在权力面前,大多数校长都是清醒的、智慧的,但的确也有一些校长不讲领导艺术,不愿放手权力。校长的重要职责是什么? 为什么校长不愿放手权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0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次,与一位副校长闲聊,他说自己分管后勤工作非常清闲,还兼了两个班的主课。原来,他的许多工作都被校长做了。在他们学校,最忙最累的就是校长,副校长们都比较“轻松”。问到为什么其他校领导不主动分担责任,他却反问一句:“你也是校长,有些事情你正在做,如果下属对你说,这些工作您就不用操心了,由我负责就行了,这能行吗?”

  权力总是那么让人迷恋。应该说,在权力面前,大多数校长都是清醒的、智慧的,但的确也有一些校长不讲领导艺术,不愿放手权力,无非存在这些情况:

  一些校长强烈的虚荣心作怪。在他们看来,校长就要有校长的“样子”,应该是鹤立鸡群,而不是淹没在群众之中。他们特别渴望展示自己的魄力、能力和魅力,特别享受那种前呼后拥、呼风唤雨的感觉。而要维持校长的这个“样子”,要靠权力做支撑。

  一些校长对个人的驾驭能力信心不足。他们专权,首先是缺乏自信,总以为掌权不牢,就会丧失校长的指挥权和领导权,班子就会失去执行力,自然就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掌权、用权上,巩固自己的“老大”地位。其次是缺乏他信,总以为信人不如信己,不放心下属,生怕别人做事不好,更担心别人捅出娄子,理所当然就事必躬亲,别人也就理所当然成为看客。

  一些校长工作上过于讲求身先士卒。他们具有很强的务实精神,从不脱离一线,从不脱离群众,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总是首先做到,结果是经常做了别人该做的事情,却丢失了一个校长该做的事情。

  还有一些校长存在品质问题。权力有两大作用:为民所用,为己所用。为民所用者不会贪权,权力是人民给的,自己只有服务权,终极权力应该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己所用者则不同,在他们眼里,权力和利益是对等的,不谋利,权力就没有价值,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让自己的权力最大化。

  校长把权力看得太重,危害性是非常明显的。校长专权的直接后果就是使自己成为独裁者,而一旦成为独裁者,无疑就会面临两个更大的后果:一是个人权力失去监督。在依法治校机制还不健全的大环境下,校长的权力如果没有制衡,在名利的诱惑面前就很容易栽跟头。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因贪污腐败而落马的校长并不鲜见。二是教师的积极性受到钳制。相对来说,教师组成了一个民主意识比较强的群体,如果校长独断专行,这无疑会严重挫伤干部教师的积极性,校长的领导力将会大打折扣,最后必将沦为孤家寡人。更为重要的是,校长失去干部教师的支持和拥护,实际上就意味着湮灭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最终受损的不仅是个人,而是整个学校的发展和全体教职工的根本利益。所以,校长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权力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绝对不容忽视。

  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校长既是管理者,更是领导者。管理主要在于计划、组织和控制,领导主要是确定方向和愿景;管理者主要依靠运用权力达到目的,领导者主要凭借思想、精神和人格魅力影响他人。许多校长都满足于甚至痴迷于当一个管理者,却忘了自己更应该是一个领导者,这样也就很容易走向独裁,陷入管理的泥沼。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可见苏霍姆林斯基也是把校长作为精神领袖的作用放在第一位的。

  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人物,需要担负更多的是一个舵手的职责,主要任务是引领学校的发展。所以,校长重在掌舵而非掌权。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