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四大聚焦点(三)李 平 北京市房山区第二中学校长助理 杜金山 本报特聘专家、山东省兖州一中原校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6-10-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平:第三逻辑是知识体系本身的内在逻辑。

    杜金山:是的。知识问题化被一些朋友理解为知识碎片化,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我们知道,无论用何种工具(语言、文字、诗歌、音乐或其他艺术形式)从一个主体把信息承载的知识传输给另一个主体,这种传输都不可能是连续性的,都是“量子化”的。我们只能选取以一个个信息承载的知识“点”,一点一点地非连续地表达。这种表达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随意性的,一种是有逻辑性的。如果是随意性的,知识的传输是碎片化的,但如果点与点之间是具有逻辑性的,则是正常的传输行为,没有所谓的碎片化。高效课堂的导学案内容,虽然有四级呈螺旋式上升,但是在每一级内容的设计上,都非常重视对课本(文章、主题知识)内在逻辑的尊重,并不会随意摆治。

    李平:比如一首诗歌,在进行每一级问题设计时,虽然选取的是一个个知识点,但点与点之间都严格遵守了诗歌本身的表达逻辑。

    杜金山:是,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并没有随意对一篇文章或者一个学习主题进行肢解或拼割。

    高效课堂聚焦的最后一个逻辑是课堂发展的推进逻辑。课堂看似随意,停停走走、磕磕绊绊,甚至为了尊重学情和生成,随时调整内容和进度,其实有着极其严格的推进逻辑。

    李平:知识的内在逻辑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得以落实,学习认知的逻辑和学习行为的逻辑则在课堂的推进逻辑中得到保障。没有对课堂推进逻辑的遵守,前两个逻辑将缺乏空间、时间、内容和人物事件行为的具体支撑。

    杜金山:说到底,高效课堂流程设计的背后,就是高效课堂学习推进的内在逻辑。关于高效课堂的模式,我们在后面要用专门的篇幅讨论,今天先说说高效课堂模式设计背后的逻辑。

    从根本上说,高效课堂遵循学习前置的根本逻辑。所谓“前置”,是相对于传统课堂“后置”而言。传统课堂是从“教”开始学的,在教师“完成”教的任务后,大量的学习任务其实并没有真正完成,于是,传统课堂有一个巨大的尾巴叫课后,课后的主要内容叫作业。课后有多长?有些问题解决的长度甚至与学习主体的生命一样长久,因为这些问题,有人到生命终结时也未必真正明白。我们把这种课堂叫后置式课堂,特点是有一个很长的尾巴。本质上,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学的起点,教师教完绝不等于学生学完。高效课堂把学习的起点放在教师介入之前,学习在学生没见到教师时就已经发生,教师介入时,学生已经部分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只是过来帮助他们完成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只有对前置逻辑的遵守,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两个前提——情感前提和认知前提的产生。

    李平:只要实现了学习推进过程的前置,就遵守了高效课堂的推进逻辑,其呈现出的学习就可能是高效课堂要求的样子。

    杜金山:是。在第二层次,我把这个逻辑分为三段,即教(交)前、教(交)中和教(交)后。注意,有些学校在这个层次往往表达为课前、课中、课后,显然这不够严谨。因为,此时的“课”究竟是传统的“课”还是高效课堂的“课”?高效课堂的课是三部分(前、中、后)为一课;传统课堂的课,课堂才算“课”,其余皆叫课外。

    李平:我们仍然不用具体看时间、任务和学习内容是如何安排的,高效课堂的课,一定由三部分构成,这是对课堂推进逻辑的第二层次表达。

    杜金山:好,我们再看看高效课堂推进逻辑的第三层次表达。在这个层次,我必须借助一个具体的范式,因为三生万物,在这个层面,全国已有高效课堂范式不下上百种。我借用普及率最高的“五步三查”范式,解释高效课堂的推进逻辑。

    需要说明一下,这里的前、中、后,既可能发生在教室内的一节课上,也可能发生在教室内+教室外。不管各学校如何安排时间和空间,其内在逻辑都是一样的。

    李平:您是说,目前全国各地高效课堂范式,无论是安排课的长短,还是安排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尽管表面上看千差万别,但其范式背后的逻辑都是一样的?

    杜金山:是的。第一,一定要先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独立的认知;第二,根据时间资源有限性和空间资源分布情况,在独立认知达到一定效果后开启小范围交互认知;第三,在小范围交互认知无法实现新的推进或相互印证时,及时开启更大的空间范围,再次进行交互认知;第四,在同学间的交互认知进入无法实质推进时,及时开启教师的介入窗口,让教师参与到高层次交互认知中;第五,交互认知的条件和手段,最终的认知一定是主体性的,在交互认知达成共识后,开启回归个体的认知窗口;第六,在公共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和智力资源使用完毕后,每个个体清楚自己的认知状况,所以一定在最后开启个性化查缺补漏修补窗口。

    李平:课堂流程设计背后的逻辑可以分为三种层次进行表达。第一层次逻辑表述:前置;第二层次逻辑表述:前、中、后;第三层次逻辑表述:一、二、三、四、五、六。很清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微语录     下一篇:漫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