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组织科研精准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有效的学术治理和健康的学术生态是高质量科技创新体系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应持续以科研评价改革为内驱力,坚持“破五唯”与“立新标”并举,构建以质量、绩效和贡献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着力在管理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

    学校以“回归学术初心、净化学术风气、优化学术生态”为目标,以重大原创性成果产出和社会经济实效为标尺,注重实绩和贡献,助推高质量发展。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构建岗位评审、晋级和考核“三位一体”的评价新体系,以“有广度、重亮点、强贡献、看过程”为原则,完善科研业绩评价标准体系,构建以科研突出贡献为标尺、与薪酬体系改革联动的科研绩效分配机制;着力构建全面支持创新的制度体系,以项目“放管服”、成果“科学评”、学术“守底线”为着力点,完善科研全过程管理与服务体系,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出台科研项目及经费、创新平台、国防科研、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科研诚信等12项改革制度,形成齐头并进的系统改革势头;全力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改革科研管理范式,依托科研管理系统打造线上“全流程、全事项、全层次”的“三全”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事项审批流程简化,以信息化赋能,科技事项限时办结,形成学校—学院—教师联动协同的网络运行新体系,完成11000余项科技业务的全过程线上审批,实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

    此外,学校还以钱正英院士、严恺院士、徐芝纶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旗帜,引导教师坚持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持之以恒抓好科研诚信建设,落实《河海大学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建设“河海大学科研诚信档案”,坚持预防和惩治并举,营造健康积极、朝气蓬勃的科研环境和学术生态。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党委书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本性潜山,归去来兮     下一篇:史老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