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别样的奋斗人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母燕零

我出生在贵州的一个残疾人家庭,因为身体有缺陷,幼时的成长总是伴随着很多异样的眼光。初三时,为了减轻家中负担,我选择了辍学打工,但是内心深处一直藏着对课堂的向往。

正当我准备接受命运的安排时,当地残联推荐我到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并免除了学费和住宿费,让我能习得一技之长。我想:一定要尽我所能,回报国家和社会。

在特教的大家庭里,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积极进取,2019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获得中等教育国家奖学金。2020年,通过残疾人单招考试,我迈入了大学校园。入学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总能看到我的身影。为了能和听障同学更好地交流,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手语;加入了团省委“青春浙江”驻校记者团,用指尖传达着另一种自由;为亚运会特许商品设计礼品包装,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一直以来,我都在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书写着别样的青春。

我的家乡有一项非遗文化,它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那就是苗绣。在一次苗绣培训中,我发现残疾人从事苗绣行业,不仅能让我们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也能让更多的人传承这门快要断代的非遗艺术。于是,将苗绣文化发扬光大的种子便在我的心中埋下。

在教师的点拨下,我响应中残联非遗和残疾人就业政策,将残疾人的创业创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融合,成立了全国首家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手绣华彩点亮黔程”助残振乡村手工艺合作社。同时,我积极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导向,深入苗绣一线,投身苗绣文化发展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与残疾人就业。

近一年时间里,合作社已与多家公司建立产销对接服务平台并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将贵州山区苗绣作品带出了大山,为残疾人家庭和在家待业的苗族妇女带去一份新的收入。另外,我还带领团队在杭州多个社区和小学开展非遗文化宣传活动。

非遗文化是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去年,我克服高温天气与行动不便的困难,带领学校贵州籍同学组成“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贵州乡村调研非遗文化,走访当地残联与苗绣坊,将所学专业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家乡发展进言献策。调研结束后,团队提出的乡村振兴新发展方案,获得了当地残联的认可。

一直以来,我都在用行动为家乡文化代言,也在用行动展现着特殊青年别样的青春风采,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我将牢记初心,勇敢追梦,成为特殊群体中出色的非遗文化传播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