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突破:幼教研修的五种联动方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宁波市北仑区中心幼儿园 张 艺 王丹凤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地普惠性幼儿园数量不断攀升,大园建新园、名园办分园,新教师数量增幅较大,但园内骨干力量稀释。在这样的现状下,宁波市北仑区中心幼儿园采取“气泡式”联动、“分合式”联动、“进阶式”联动、“循环式”联动、“塔图式”联动等方式,不断细化研修维度、推动研修进度、建构研修梯度、挖掘研修深度、提升研修高度,精准突破研修中的各种难点,快速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气泡式”联动,细化研修维度

当研修主题较大、涵盖内容较多、亟需解决时,可采取“气泡式”联动研修方式。这种方式是将研修主题分解、细化为一个个小主题,例如,在围绕“半日活动如何优化”这一主题的研修中,将“大气泡”分解为半日活动设计、环节组织实施、教师指导策略、幼儿行为观察、半日活动评价等“小气泡”,让参加研修的教师分组研讨。

研修主题由大至小地分解,可以细化研修维度,从不同维度展开精准研讨,涉及的内容也会更加多元。在“气泡式”联动的研修过程中,教师们对主题之间的关系会更加明晰,又可获得其他组的研修成果,从而有效提升相应的专业能力。

二、“分合式”联动,推动研修进度

当研修主体和研究对象具有较大差异时,可以尝试采取“分合式”联动研修方式。这是指有分散式的小组研讨、个别实践等,也有集合式的思维碰撞、观点分享,以“分—合—分”的方式推动研修进度。

例如,在基于“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组织”的研修中,就主题区域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组织两个方面展开研讨。因为各段幼儿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所以在集中研讨后,小班、中班、大班各段教师分小组研修,需要注意的是,分组研修后教师必须重新聚集分享经验。

“分合式”联动研修既有对自身已有经验的梳理与总结,又有同伴互学。教师们既有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又探索个性问题。

三、“进阶式”联动,建构研修梯度

当需要研修内容向深入掘进时,可采取“进阶式”联动研修方式。该研修模式需要为教师们建构不同的研修梯度,在研修中不断刷新理念与认知,根据进程与已有经验发生互动,从而获得一定梯度的阶段性成长。

例如,基于“园本课程实施”开展的“进阶式”联动研修,分为理论学习、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经验梳理4个阶段。只有通过相关理论学习才能理解园本课程是什么、怎么做;在此基础上借园本课程的设计,进行如何选题、如何进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实施阶段则开展课程指导、支持与评价等方面的培训;最终才能形成经验并梳理成文,获得阶段性的成果,实现教师成长。

四、“循环式”联动,挖掘研修深度

当遇到短时期内无法解决、需要根据学情不断跟进的研修主题时,可采取“循环式”联动研修。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疑问—实践行动—集中探讨—经验分享—产生疑问……”一系列环节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每个环节都伴随着教师们的理解、兴趣与实际需要。

例如,在关于“影子”的课程实践类研修中,教师们对于“幼儿目前的兴趣点和疑问点在哪里”产生了疑惑,从而采取“幼儿们自由玩影子,教师现场观察记录”的行动,通过研修讨论,梳理幼儿们关于“影子”的几大兴趣点,又生成了包括“计划—实践—记录—分享”四个环节的探究行动。教师们能够在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随时记录、分享、探讨幼儿们的学习反应,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五、“塔图式”联动,提升研修高度

当一次普通的研修活动在解决日常问题过程中能够不断引发新问题的时候,“塔图式”联动研修就可以跟进启动。“塔图式”联动注重每一次活动及活动后的反思与调研,了解教师们进一步的需求,从而让教师增长理论储备,不断提升研修的思想高度。

例如,基于“小班幼儿挑食问题”的研修,逐步引发了“各年龄段幼儿饮食习惯培养”“个别化教育实施”“家园协作的矛盾与策略”等一系列由小见大的研修活动,使不同类型的教师站在不同的高度来思考。

研修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实际研修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调整方案,最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教师群体受益。在以上五种方式的研修活动中,幼儿园要明确新手教师、新秀教师、中坚教师、骨干教师等不同教师在研修中的职责,每一个教师都不是单一的输出者或接受者,而是大家联结成一个成长群体,在给予的同时得到收获,互助共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