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能否让孩子“躺平”一会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7-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有必要遏制“第三学期”的热度,让更多的孩子能在暑假里“躺平”一会儿。

□朱建人

暑假又到了,一个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家长早已在为孩子的假期补课培训忙碌起来,一些知名网校也早已打出“不跑辅导班,全科在家学”的诱人广告。这个“第三学期”看来依然红红火火地存在着。

有必要遏制“第三学期”的热度,让更多的孩子能在暑假里“躺平”一会儿,通过生活节奏的放缓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其身心获得健康和谐发展。

让孩子在假期里“躺平”,是针对教育的严重“过度”现象而言的。我国教育的“过度”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所谓的“悬梁刺股”之类是也。只是我们一贯将其视作“勤奋”的典范,而从不质疑其行为的科学合理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专门研究并论述过教育的“过度”现象。他认为:“大自然是一个严格的会计师,如果在一方面你所要的比他准备的多得多,他就只能在别的地方减掉一些来补充。如果你照他所准备的进行,分量恰当、种类适合,你最后会得到大致平衡的发展。可是如果你一定要不断在某方面透支,一而再,再而三,他就会作出反抗,连应该给你的也拿回去了。”他还引用德国科学家洪波尔特的话说:“对于个人的心智进程来说,过量的、消化不良的知识也可以说是给心智带来的负担。作为心智的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变成了心智的肌肉才有用。”

必须让教师和家长共同认识到教育“过度”的不科学不合理性,方有让孩子“躺平”一会儿的可能性。

在获得共识的基础上,我们不妨接着讨论孩子“躺平”的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价值。其一,“躺平”了可以仰望星空。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利用暑假让学生暂时离开一下作业和考题,去自主地选择读一些引领精神成长的“无用之用”的书,做点自己喜欢做的富于探究趣味的事情,应该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比起奔波于补习班之间的“有效学习”,这样的“躺平”实在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其二,“躺平”了可以海阔天空。《学记》云:“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利用暑假这个相对集中的闲暇时光,让孩子走向大自然,走向广阔的生活世界,去领略这个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去获得富于张力的认知结构,这是一个人终身所需的必备功课。

其三,“躺平”了可以思维放空。人们通常把欧阳修写作的“三上”解读为勤奋学习的励志故事,然而读欧阳修原文《归田录》中所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从其中一个“尔”字可以看出,这极易放空思维的“三上”,只是欧阳修最易获得写作灵感的时空罢了,于勤奋并无关联。其实,太多事例证明着,人类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发现与创造,往往与处于放松状态的“躺平”息息相关!因此,陶行知先生把“解放儿童的时间”视作“六大解放”中最为迫切的要素之一。那么,为今天的儿童留有一段可以“发呆”的时间,或许正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获得创造禀赋的重要条件。

其实School(学校)一词,最早源自古希腊文schole,即“休闲”的意思。关于学习,我国古代也有“藏修息游”“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精辟思想。著名教育学者周贝隆先生多年前就指出:“足够的闲暇、玩耍,不但是青少年享有美好童年和青春的天赋权利,也是现代教育的特点。光有闲暇、玩耍,不一定能造就人才,但负担过重,玩耍不足,将导致扼杀天才,挫伤个性则是必然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