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命与科研牢牢“焊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5-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肖辉英听到王东坡离世的消息时,很久都不愿意相信。“我们遇到难题向他请教,他恨不得把他知道的都告诉你。你能感觉到他对促进整个焊接行业的发展是毫无保留的。”

    事实上,金桥焊接并没有出现在王东坡及其课题组的科研合作名单中,双方建立起联系是在天津市焊接学会。“企业有困难他都竭尽全力帮,至于有没有合作项目他并不在意,也从没主动提过。他绝不会为了拉项目走什么心思。”肖辉英说,王老师去世后,没来得及和他有更多合作也成为她的遗憾。

    金桥焊材的技术部经理马强赴上海参加了王东坡告别仪式,他看到了许多国内同行来跟王老师告别,“都是像我们金桥一样得到过他帮助的企业”。马强说,2021年,焊接材料“卡脖子”技术难题制约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的自主开发和应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海洋工程用焊材的国产化就亟待解决,金桥焊接承担了这项紧急攻坚任务,并在2022年实现了部分焊材的国产化。在攻坚过程中,遇到问题马强总是向王东坡请教,尤其是涉及焊材评估的问题。“他没有专家的架子,像我这样的企业技术人员都可以随时给他发微信请教问题,他每次都会详细回复。如果没有他的帮助,这条国产化的技术路线我们可能要走更长的时间。”马强说。

    他的猝然离世,让3月31日还在跟他讨论航空发动机裂纹形成的原因,并约好4月2日一起在上海参加研讨会的李晓光难以接受。在李晓光看来,王东坡就是“一门心思解决实际问题”,至于能不能发论文、有没有什么利益,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这次也不例外,找到他后,他就一直在想办法。“我们和高校设立了一个特种焊接方面的联合实验室,王老师是我们学术委员会的委员,遇到焊接方面的难题我们都找他。”李晓光说。

    他最终倒在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路上。王东坡逝世后,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发来的唁电中写道:“王教授担任黎明公司焊接联合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为航空发动机焊接技术的发展规划、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审议等殚精竭虑、贡献智慧,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解决航空发动机关键构件的焊接难题奔波……”

    在王东坡的科研计划中,位于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东北一隅正在建设的工程中心让他充满期待。工程中心有两个实验水池,是他计划继续开展水下焊接和全尺寸疲劳评价测试而设计的;而入门处的一件“大块头”实验设备则是他准备开展大型结构的疲劳及寿命评价而设计的实验台,有了它,就可以开展如港珠澳大桥等大型桥梁的桥面板疲劳试验。

    教书育人如父如兄的“工科男”

    在学生心里,王东坡是一个思维极为活跃、纯真爽朗、勤勉不懈、做学问一丝不苟、对学生关爱有加的恩师。作为研究生导师,王东坡在20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带过60余名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已经毕业的学生如今大多已是国家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骨干。

    赵小辉2012年博士毕业刚到吉林大学工作时,因为吉大之前没有这个研究方向,所以科研起步非常困难。王东坡以项目的形式为他争取到了第一笔20万元经费,让他的科研得以启动。如今,赵小辉在吉大早已建立起自己的科研团队,也已经成长为学术界的一颗新星。但遇到人生中重要的事,他依然习惯于请教王老师。就在王东坡去世的前一天,赵小辉还给他打电话,听取老师对于他参评某项人才称号的意见。“王老师跟我讲,最重要的事还是把科研踏踏实实做好,别把人才称号看得太重,要做有用的科研。”赵小辉说。

    硕士研究生朱奕瑶还记得王东坡曾对大家说的话:“你们把项目做好了,不仅仅是节省巨额费用的问题,更是防范重大工程风险的需要。技术做好了可能就是为国家节省成百上千万资金的事。”

    在学生们的眼中,王东坡是典型的“工科男”,不太善于口头表达对学生的关心,但对那种关爱却体现在日常的点滴中。有时候他也会讲一些“大道理”,但更多的是身体力行。

    “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给我们挨个儿打电话。他买的消毒用品、口罩和一些药品到现在放在实验室还没用完。疫情防控期间他住校用的单人床还在小会议室里。”

    “我们做焊接实验噪音比较大,中午的时候他都会催促学生赶紧回宿舍休息一会儿,而他自己只是把两张凳子一并凑合着休息一下,就继续工作了。”

    ……

    不仅对于学生,对于课题组的其他教师,王东坡也是竭尽所能提供帮助。

    2009年底,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王颖到天津大学任教,她在博士期间做的课题主要是真空钎焊,而天大当时并没有这一方向。王东坡从学科发展的高度,认为钎焊作为三大焊接方法之一应该支持建设。他拿出自己课题组结余的120万元资金购置了第一台大型真空钎焊试验设备,开启了天大焊接在钎焊方向研究的新篇章。

    在他的带领下,天大的焊接团队也从他刚接管时的十几个人发展为现在30多人的团队。

    王东坡曾担任过一段时间天大材料学院的副院长。有人会认为,当官了,为自己和团队谋福利更方便了。但事实却是,他主管学院的科研工作,学院的科研总经费从2014年到2022年增长了两倍,但他却从自己课题组的项目经费中拿出来两三千万元为学院添置实验设备。这两年,他更是把自己的教授办公室让出来给学生当办公室。卸任学院副院长之后,他不出差时要么在实验室,要么就到组里其他老师的办公室随便找个地方,打开笔记本电脑处理工作,连自己的办公室都没有。

    王东坡猝不及防地结束了他忙碌的一生。生前,他每天都在赶时间;离世后,他的手机依然响个不停,只是再也没有人接起和回复。

    4月4日晚,团队的几位老师带着他的骨灰开车走过了他奋斗过的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的第1教学楼、第25教学楼,以及北洋园校区的第31教学楼和他心心念念的工程中心。此时,已是晚上11点,学生们自发在他途经的路上默哀告别。他们知道,那个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大嗓门的王老师,那个仿佛永远充满热情、永远不知疲倦的王老师,再也不会一遍遍叮嘱他们:“每一个实验数据都要站得住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