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违规赛事仍须重拳出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双减”如火如荼的背景之下,严防换个马甲就重出江湖的违规赛事兴风作浪,这也是为学生及家长切实减负的题中之义。

□邓海建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点名“奥林匹克英语大赛”“希望数学”等均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属于违规竞赛。此外,近年来通过网络和培训机构大肆宣传的“数学花园探秘”“华数之星”“走美杯”“美国大联盟”等,皆系违规办赛。

一段时间以来,“纯洁”的学科竞赛越来越少,敛财的赛事生意越来越多——在这个黑灰产业链上,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野鸡赛事”不仅成了家长们的沉重负担,而且为“内卷”的基础教育平添了万分焦虑。

2018年以来,教育部持续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连续4年公布通过审核的竞赛清单,取消了学前教育阶段各类竞赛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竞赛,大幅削减了竞赛数量,基本斩断了竞赛与招生、考试、培训挂钩的利益链,有效遏制了竞赛横生的乱象。

遗憾的是,一些违规赛事仍在“野蛮生长”。说到底,离不开三重肇因:一是主办方“胆太肥”,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有蹭热度玩山寨的,利益链条难以彻底斩断;二是家长们心存侥幸,总想着缴了参赛费就可以“弯道超车”,硬是把没意义的事情弄成了“刚需”;三是监管者疏于惩戒,违法成本太低,也是违规赛事屡禁难绝的根源之一。

事实上,判断竞赛是“黑”还是“白”的标准很简单。比如教育部公布过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其中包含自然科学素养类、人文综合素养类、艺术体育类3个大类共45项大赛,面向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高等不同学段。凡是未列入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是违规竞赛,且名单内没有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竞赛。换句话说,拿着“白名单”的尺子量一量,谁都能知道赛事究竟合规与否。更别说,类似所谓的“JEA China”“国际双语教育协会英汉专业委员会”“奥林匹克英语大赛组委会”等办赛主体甚至都未经合法注册。

与其教育学生和家长要火眼金睛,不如事前重拳查处违规赛事。盘根错节的校外培训机构都能迅即治理得“风清气朗”,难度系数更小的违规赛事何以屡屡“返场”?比如根据教育部门通报,“希望数学”对外号称原名为“希望杯”,通过豆瓣、小红书、知乎、微信公众号等开展招生宣传。可见,这些违规赛事,非但有蛛丝马迹可循,简直是明目张胆吆喝——有的弄了官网,有的整了公号,更有甚者全平台引流……如果我们能畅通投诉举报通道,辅以雷厉风行的查处机制,绝不至于让其逍遥法外、挖坑设套。因此,对于违反《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的违规赛事,建立流程化、常态化查处机制,与通报警示同等重要。

当然,针对少数学校将招生与竞赛挂钩等乱象,还需从源头纠偏。地方监管部门当进一步规范赛事活动,斩断违规竞赛与招生、培训的利益关联,及时查处违规竞赛。在“双减”如火如荼的背景之下,严防换个马甲就重出江湖的违规赛事兴风作浪,这也是为学生及家长切实减负的题中之义。

立德树人,规则为本。违规赛事会否批量卷土重来,这个问题考问着教育治理能力。要让违规的竞赛无容身之处,监管部门就当全面细致排查、主动重拳出击——让无资质的赛事主办方“无市场可招摇”,让违规赛事的宣传“无平台可宣发”,让违规赛事的证书奖杯“无价值可兑现”,违规者才可能真正偃旗息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二版图片     下一篇:“网课爆破”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