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农场成“桥梁” 互融共生促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顾松灿 董银芬

跟随着秋天的脚步,绍兴市上虞区爱弥儿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们来到了丁宅乡中心幼儿园的小农场,赴一场“秋日之约”:两园幼儿一起合作摘柿子、挖红薯、打稻谷、捉秋虫……

爱弥儿幼儿园园长余照君介绍,与丁宅乡中心幼儿园携手以来,爱弥儿幼儿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以农场为桥梁,实现两园资源共享,努力打造城乡一体、互融共生的教共体新样态。

在前期的农场建设中,爱弥儿幼儿园发动所有幼儿一起参与农场设计,先后开辟了“野趣探秘园”“快乐休闲吧”等集游戏、探险、劳作为一体的活动空间。同时,还在顶楼建造“空中农场”,在边角地打造“秘密花园”,努力拓展农场课程资源,供幼儿们进行日常观察、实验。

这样“尊重幼儿天性,顺应幼儿发展”的活动理念,也给丁宅乡中心幼儿园的教师们带来了触动。在之后的农场改造过程中,丁宅乡中心幼儿园也广泛倾听幼儿们的想法,通过开展“我的实践园设计”征集活动,多方位呈现幼儿们的奇思妙想。

有了农场后,如何充分利用好农场资源的问题摆在了眼前。爱弥儿幼儿园为此专门组织教师团队走进丁宅乡中心幼儿园,现场“把脉”,通过农场观摩、参与研训、教师访谈、小组座谈等方式,全方位了解丁宅乡中心幼儿园教师利用农场资源构建课程中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诊治”方案。

“爱弥儿幼儿园的帮扶,推动我们更好地将农场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不仅提升了园本课程品质,也让乡村的幼儿们享受到了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丁宅乡中心幼儿园教师由衷赞叹城乡教共体给幼儿园带来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让丁宅乡中心幼儿园实现自主“造血”,两园继续以科研为抓手,同研一个区级重点课题。围绕“春天里的农场”“多彩的秋天”主题,两园教师定期开展协同主题审议,在思维碰撞中,精准把握主题目标,拓展主题架构思路,使主题课程更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发展。这一过程也使得丁宅乡中心幼儿园积累了园本研训经验,并以此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幼儿园,持续激活“造血”功能。

“以农场为媒介的教学实践,让教师们的儿童观有了很大的转变。”余照君说,感触最深的就是,两园教师都更加关注儿童视角,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他们利用资源创生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逐步提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