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山踏水遇诗歌 浙江交通职院行吟承续诗路文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舒玲玲

登严子陵钓台远眺,青冈叠翠、碧水逶迤,江烟半笼、轻舟隐现。面对这方现代版富春山居美景,师生们心中涌起满腔诗意,当即效仿古人雅集,吟诵唱和。行吟山水之间,从学校出发,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们重走诗路、再访古道,开启了属于他们的“文化苦旅”。

一路上的行思识悟,师生们创作的诗歌,经过遴选都会被收录进《诗路行吟》成果集。8年寻诗之路,师生们留下了100余个诗路典型案例、100余个诗路文化短视频、4册《诗路行吟》……“这些原创诗路作品也被融入课堂教学,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案例。”人文学院教师金祎说,以诗路文化为抓手,浙江交通职院行吟诗路以美育善,在传承中赓续创新,极大地提升了文化育人的实效。

“原来诗歌可以这么年轻”

“海龟汤”是一种推理猜谜游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上被用于拆解《聊斋志异》中的离奇故事。教师魏素素提前告知开头和结局,引导学生通过“是与否”的问答拼凑梳理出故事原貌。以这样的方式打开课堂,传统文化也焕发出别样年轻的活力。

作为公共必修课在全校铺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为与不同专业结合而衍生出各具特色的灵动课堂。“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给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上课时,教师们会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与古桥、古路有关的佳作诗篇,进而了解中国道路桥梁技术的历史沿革和辉煌成就。

在路桥学院讲古路,在海运学院说古船,在航空学院谈木鸢,而到了轨道交通学院的课堂上,学生们在教师引导下,对“车同轨”有了更具现代意义的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我们撷取其中与人文素养、专业理论、实训技能等相关的内容,慢慢地把所有专业打通,最后都回溯到传统文化的精神源头上来。”魏素素告诉记者,对于交通类高职院校而言,“行”与“思”同样重要,而作为浙江地域文化瑰宝的诗路文化,无疑实现了两者的完美统一。

早在2015年,浙江交通职院传统文化教研室主任高渊峰就尝试将古诗词作为主打元素引入传统文化课堂。“到2018年,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打造‘四条诗路’,这更激励我们以诗路文化带为线索,将散落在全省各地的诗词名作连珠成串。”高渊峰说,不只是频频出现在课堂上,诗词也成为该校保留节目《华夏故事听我讲》的“常客”。学生们演绎情景剧版《回乡偶书》,编排创意汉服歌舞剧《湖心亭》,原创朗诵剧《浙东唐诗之路》,排演《诗路流韵》……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越是感受到诗词的魅力,就越想实地去探寻一番。于是2019年夏天,浙东唐诗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践团出发了。从绍兴镜湖向南经曹娥江入剡溪,溯江而上,在新昌经沃洲过天姥而后至天台山石梁飞瀑,行程超过200公里。“这条神奇的路线虽声名显赫,但其实在任何一张地图上,几乎都看不到它的实际存在。”高渊峰表示,这条由450多位诗人、1500多首诗歌串联起的浙东唐诗之路,在地图上“看不见”、在课本上“摸不着”,却在师生们脚下逐渐真实、丰厚起来。

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以“寻访诗路故事”为主题的师生实践团一年一条诗路,在之江大地上“走”出了他们的闪光青春。“寻访路线到底怎么走、经过哪些点、想要寻访哪些人,这样的讨论往往要耗时一个月。”魏素素说,学生们白天分头查找资料,到了晚上碰头讨论,数易其稿,才能成全最后的“出发”。

“埭头村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还有历史文化名人翁卷,自然人文底蕴深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士习民风、耕读传家的深邃底蕴文化……”随着视频画面切到永嘉县楠溪江边的埭头村,学生讲解员李郑楠出现在镜头中,娓娓道来。新增短视频形式的记录,让瓯江山水诗路的寻访变得更加有声有色。“白天寻访、摄制,晚上剪辑、发布,虽忙碌但充实。”学生们表示,早在行前讨论环节,他们就敲定了写脚本、拍摄、出镜讲述、后期制作等具体分工,一切都井然有序。

“行吟路上看见共富力量”

一走进新昌县班竹村,就见古道两旁开设了许多驿铺、客栈,放眼望去,每家每户门口都挂了一个竹牌,上面题一字、配一诗。“一字一诗一庭院,我们村‘藏’了400多首唐诗在古道两侧,这条古道就是我们村的‘唐诗之路’。”村党支部书记章必才告诉师生们,班竹村通过基础设施入股、闲置山林入股和现金入股3种方式,实现了“人人参股、户户分红”,2017年新昌县班竹旅游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全村4000多亩山林资源和300多亩梯田一周内就实现了流转,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

“他们不仅请来中国美术学院的专家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开发,还设立了‘深奥百匠艺术文化村’项目,邀请近百名非遗手艺人、艺术家和青年创业者入住那些闲置的老房子,彻底把曾经的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打卡地。”2019级学生潘俊杰说。

但最让他感兴趣的,还是深奥古村自南宋建村时就设计好的一整套完善的地下水系统。“每座古宅的天井里都有一方口字形水渠,由地下排水系统相互连接,路面上从来不会出现积水。”在他看来,溪流、井水、明沟、暗河等的排布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这对他的专业学习也有很大启发。

专业小课堂连上时代大课堂,师生们一路行吟一路思考。在安吉,因为听村民说“竹林里的新鲜空气可以卖钱”,他们一路追寻后发现,是当地的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打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在永嘉,曾经荒废的楠溪江滩林,摇身一变成为滩地音乐公园,吸引了大量文化产业新业态的集聚和年轻人的聚集,学生王怡婷还表示毕业后要回这里创业。

“我们要依托诗歌来做所有文学层面辐射到文化层面的文旅宣传工作,以文旅宣传资源再去推动新嵊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以精神富有反哺物质富裕。”新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高雪军的话,不仅回答了师生们关于“浙东唐诗之路上的这1500多首诗歌真正发挥了什么作用”的疑问,也道破了诗路文化带所蕴含的共富密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