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受重视,应急人才如何培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汪 恒

近一年多来,应急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发展成了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热点。本月初,金华市应急管理学院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揭牌。上月,浙江海洋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再往前追溯,还有落户于浙江工业大学的浙江省应急管理学院、设在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的温州应急管理学院、中国计量大学参与共建的应急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高校为何都期望在应急管理服务上有所作为?新机构组建后,会为后续的人才培养带来哪些新局面?带着这些疑问,近日采访了省内相关高校的负责人。

危机频发凸显人才短缺

自去年5月,省应急管理学院挂牌后,担任首任院长的浙工大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佘远斌就一直忙碌着:“大家对应急人才培养的需求很高。”省内已经有7个地级市或区县来联系接洽合建地方研究院或分院,还有很多机构希望能有研究生派驻。

应急人才培养受到关注自有原因。“近年来,生命至上等新安全理念逐步得到强化。在2018年的国家机构改革中,应急管理部组建。新的应急管理系统正在逐渐健全,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设也得到重视。”温州应急管理学院副院长金凯凯解释。“特别是近来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涝灾害、冬季寒潮等公共事件,也在客观上推动了应急事业的发展。”佘远斌说。

“危机面前,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足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中量大应急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王海宁表示。据应急管理部统计,到去年,全国安全监管、安全服务、安全技术应用的人才缺口达43万人。在政府管理系统中,从事应急安全方面的人员,拥有专业背景的仅有三分之一。“未来5~10年,全社会将投入大量大力物力,用于发展应急事业。”王海宁认为。

“危机发生后,留给决策的时间往往有限。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人才优势明显。”浙海大石油化工与环境学院院长竺柏康认为。“应急可不是靠简单的灾害救援经验,更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比如常见的火灾,就要根据火源是化学物、石油化工产品还是普通的易燃物等来进行后续救险工作。一味‘火来水淹’可能适得其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雄彪说。

与社会需求“井喷”形成对比的是应急人才培养的迟滞。据了解,应急管理在国内长期未发展成独立的学科和专业,往往挂靠在公共事业管理、安全工程等学科之下,作为培养方向。“在高校中,应急类专业相对还是比较小众,体量小、布点少,公众的认可度还远远不够。”浙江安防职院应急技术学院副院长涂嘉庆告诉记者。不过近一两年来,应急领域在学科体系上也开始有了更多的分量。去年2月,教育部在公布的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将应急技术与管理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应急管理二级学科。

学历教育培养体系亟待完善

除了承担应急管理干部培训和行业培训,对高校来说,学历人才培养更关切到应急事业的未来发展,也对办学质量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在佘远斌的脑海中,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已轮廓初现:“浙工大办了11年的安全工程专业,化工学科也有优势,有了强大的基础。本科方面除了已有的安全工程专业,明年还打算申请应急管理本科专业。硕博阶段可以先依托化工学科,设置相关方向。目前化工学院630名在读研究生中有三分之一与应急工程或安全管理相关。”据记者了解,中量大也将申报应急技术与管理本科专业列入了计划。

应急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也让高校在培养路径上有更多思考。“应急涉及几十门学科专业,是典型的复合型领域。未来,我们要把各相关学科打通,让作为软科学的管理学和工科的基础研究发挥更大合力。”王海宁说。金职院打算在无人机、大数据应用、工业机器人等相关专业中增设应急领域的选修课程和实践内容,以满足不同行业对应急人才的需求。浙海大将在油气化工安全和应急管理等方向外,结合特色学科,继续拓展油气储运安全、海上应急救援和危化品应急救援等新方向。

“应急行业发展很快,过去的教材承载不了很多新的变化,只待在学校和教室,培养不出合格的应急人才。”金凯凯说。浙江安防职院入选了教育部首批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项目。依托该项目,学校将布局一批应急教育基地,大力推进专业实训建设。金职院则看到了金华作为应急装备产业重镇的优势,将紧密对接产业作为发展导向,争做应急技术发展的引擎。

“未来应急领域的发展会更加贴近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涂嘉庆认为。“比如,人才需要既掌握应急知识,又了解大数据。可以通过模拟分析进行分级管控,找到重点风险,实现精准管控,以增加未来的应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金凯凯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