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善待高学历教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02-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 梁

这些年,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一些硕士、博士“下嫁”,当起了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学校,高学历教师占比越来越高。这对促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然而,根据笔者所见所闻,高学历教师在中小学的生存现状和作用发挥并不理想。在以本科毕业为主的教师群体中,硕士乃至博士毕业的高学历教师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岗位分配、工作模式、评价考核等往往是“泯然众人矣”,甚至于在一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看来,高学历教师徒有其名,“课堂教学、考试成绩还不如本科毕业教师”是他们常挂嘴边的揶揄之词,言外之意是现在的研究生教育不行,硕士、博士水平不高,进入中小学对大家来说都是一种浪费。

“高学历教师没有本科毕业教师好用”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客观存在的,少数高学历教师确实一时不能胜任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总体来说,硕士、博士的学科视野、知识深度、学术素养等是要明显高出一筹的。如果把这些优势发挥好、利用好,学校将借此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而高学历教师也将在中小学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大家都乐于见到的双赢共喜结果。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对高学历教师做到“尊重关怀”。有些学校领导和教师怀有一种“到中小学来的硕士博士水平都不咋地”的偏见,这类想法是要不得的,这种轻视和否定是很容易被高学历教师觉察到的,会让他们感到不快与寒心,也就无法与学校、与同事建立紧密关系。真诚而高明的学校领导一定会在校内营造一种“欣赏、尊重”高学历教师的文化共识,这也体现了学校对知识、对学历、对人才的积极姿态。学校领导应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呵护高学历教师,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反之则极易导致高学历人才的跳槽。

其次,学校管理者应让高学历教师发挥“人尽其才”的作用,让他们闪光发热。不能以普通教师的标准要求来框定他们的工作内容、性质和模式,应想方设法为他们量身定制一些岗位、一些职责,比如学科竞赛辅导、选修课程开发、学校文化建设、校本研修讲座、重大课题研究、学生个性化成长指导,以及普通学历教师专业发展指导等。同时,学校应给他们创设诸如博士工作室、研究生联谊会、发展共同体等平台,使高学历教师拥有更多用武之地,享受智慧创造和才情展示的快乐。如此,学校各项工作也会迎来水平提升、内容拓展的难得契机。

再次,学校对高学历教师也应提高要求,加强培训,增强他们的执教能力,这一点应在进口关上就把控好标准要求。入职后,面对他们可能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容疏离和能力欠缺情况,学校应及时强化他们的常规执教能力建设,通过师徒结对、校本研修、业务考核等途径针对性地加强规范、训练和引领,促使他们较快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这种胜任感的获得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收获更多的成功体验和教学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善待。

教师为教育之基。在新时代,任正非、马云等纷纷提出要“让最优秀的人才来做教师”,今后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还将不断加盟中小学校,这也是基础教育升级换代、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用好这些人、留住这些人,将极大考验学校管理者的智慧和德性,也将成为教师管理和队伍建设的一大课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