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造就“质量奇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6-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常德市鼎城区阳明高中文艺汇演现场。学校供图 常德市桃源二中学生在探讨题目。学校供图 常德市澧县二中校园。学校供图 

    ■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

    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湖南省常德市高中也存在着优秀教师进不来、留不住等问题,但在此背景下,常德却创造了一个奇迹:10多年来持续保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位稳定。

    这里,广大群众对高中教育充满信任,教育焦虑感较低,“常德的学校好,教育质量高”是人们对本地教育的一致评价。多年来,该市没有“校闹”或突出家校矛盾冲突。社会助教氛围十分浓厚,市县两级教育基金会基金总存量达4.5亿元。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2019年,湖南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学习推广桃源一中办学经验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决定》,这是近几十年来湖南省教育厅党组第一次以“决定”的形式推广一所中小学的办学经验,史无前例。

    持续稳定高质量的背后,正是该市牢固地树立“抓全体、抓全程、抓全面”的素质教育理念的结果。

    现代治理

    常德普通高中之所以能够持续稳定高质量,健康的“肌体”是坚强保障。

    10多年来,常德市坚决破除“管”的思想,从思想观念、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制度机制等各个方面推进治理现代化,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办学环境,增强了学校的内生动力。

    “我们在学校管理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办学自主和日常工作上坚决‘不为’。”常德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胡祖国告诉记者,对学校订购资料、采购物品、教师聘用等工作,只要政策允许,市教育局绝不掺和,对学校不搞轰轰烈烈的检查达标活动,评估学校不搞“一刀切”,尽量少发文件,尽量减少会议。

    “市教育局对自身的要求,名为‘不为’,实则是‘有为’,是为给学校办学自主权,是为支持校长安静办学。”常德市教育局副局长覃道勇这样理解“不为”的内涵。

    最突出的表现是实现了教师自主招聘。“去年我们在高校招聘了11名教师,全部由学校主导,现场签约,教育局、编办、劳动人事、纪委等部门现场参与。”安乡县一中校长李立新告诉记者,这批教师进入学校后,迅速融入工作。“学校拥有教师选人用人自主权,学校发展就有了更强的底气。”

    其他高中也是如此。近3年,常德各县中根据教学需要共自主招聘教师1201人。

    “不为”还突出表现在给学校招生分班、提拔干部、后勤服务等方面建立“防火墙”。“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有很好的传统,我们学校干部里没有关系干部。只要有关系生、关系干部,对老师都是一种伤害。”石门县一中党委书记、校长侯宏泉说,学校干部都是从一线岗位实干上来的,干事有成绩就有平台。“因此,学校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专家团队。”

    记者了解到,2018年以来,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起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常德市大力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目前,“党委集体领导、行政执行落实、支部引领带动、党员先锋示范”的党建模式已在市直高中全面实行,并逐步推广到县域普通高中。

    专家治校

    当然,也要“有为”。

    “市教育局的‘有为’,主要是在办学方向和关键环节上主动作为,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胡祖国说。

    因此,常德坚持专家治校。“常德校长选拔任用非常规范,有一套专业的标准。”常德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林说,常德充分发挥名优校长专业优势,既注重择优培养,实施校长梯队培养计划,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又做到举贤用能,全方位支持,零干扰服务,让校长放手管理、专心教育

    他告诉记者,为保证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常德市委领导多次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学校绝不能成为解决干部级别待遇的地方。”为此,常德市委组织部下文明确规定推动校长专业化。

    翻开全市40所普通高中学校校长简历,可以发现,其中36位是从学科教师、班主任、年级主任、副校长等岗位上摸爬滚打上来的,均有着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

    燕立国就是一个代表。自1986年进入桃源县一中工作以来,他从一名普通物理教师开始做起,先后担任过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导处副主任、副校长。2006年任校长以来,他仍坚持每天和学生一起晨跑,每学期听课超过100节。

    在37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中,燕立国特别注重研究与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和做法——“情感教育·生本课堂”。“情感教育”是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以育情为目的,包括报国之志、感恩之心、人格魅力、价值观、世界观等,落脚点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上。“生本课堂”就是强调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

    像燕立国这样的优秀校长群体引领着常德高中发展,形成了“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同样存在优秀教师流失问题,但常德高中却有着强大的“造血能力”,好教师源源不绝。“这种‘造血能力’,来源于常德有很好的教师观。教育的发展,一定是教师的发展。”常德市教育局原副局长庹朝君说。

    常德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打通教育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全面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新建周转房、人才公寓3485套,设立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给予获奖对象10万元重奖,多方增强教师幸福感和获得感。

    同时,构建起了“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梯次培养机制,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室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涌现了桃源县一中“学科中心”、安乡县一中“师生同考”、津市市一中“先生夜校”等典型经验,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显著提升。

    系统工程

    在常德,有一个牢固的理念,就是高中教育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抓高中教育3年,还要抓12年,高中教育与义务教育“一盘棋”。

    “义务教育的质量高,高中教育的基础才扎实。”覃道勇说,不能只站在高中的层面办高中,而应该把长远的眼光和足够的精力放在义务教育上,这是常德教育人的共识。

    “临澧县每年只有3000多名初中毕业生,有1000名左右进了临澧县一中,如果不把义务教育质量提上去,那临澧县一中就很难办好。”临澧县一中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政权这样阐述为什么要抓12年的逻辑。

    基于这样的认识,常德高中不仅不“掐尖”,反而将宝贵的学位留给了农村初中。

    常德较早在湖南省开展指标到校改革,其中,桃源县一中又是最早的。2013年,桃源县一中把招生指标数的近30%分到了乡镇中学。一年后,桃源县一中又按照乡镇中学的在籍学生人数和中考的平均分数,把招生指标全部下放。

    事实证明,指标到校改革,对桃源县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制度上保障了不放弃一个孩子,提升了整体质量。”桃源县教育局副局长向钦林介绍,由于按照平均分下放县一中招生指标,倒逼各初中学校重视后进生,解决了多年来乡镇初中办重点班的问题,提高了乡镇党委、政府办学的积极性,促进了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高,多边共赢。

    “在指标分配方面,不仅是桃源县一中,鼎城区一中指标分配达到了90%,汉寿县一中达到80%,临澧县一中把70%的名额留给了农村中学。在石门县一中、澧县一中,这个比例也在50%以上。”常德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原科长李军说,常德市各县级教育部门从政策上着手,把最多的省示范高中学位留给农村,整体提升了初中生源质量,为常德高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生源基础。

    除了招生,常德各高中还从加强初高中共同教研、初高中结对帮扶、初高中学段衔接等多方面入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扎牢底盘,有效地提升了整体生源质量。

    超越高考

    令人惊奇的是,常德高中普遍不搞题海战术,不打消耗战。桃源县一中有著名的“三不”:一不加班加点,二不乱印资料,三不搞题海战术。澧县一中艺体课程从来都是开满开足。

    不靠加班加点,那靠什么?“靠的是素质教育。”胡祖国的回答十分肯定,“多年来,我们不会刻意追求升学率,而追求的是学生在成绩之外,思想品德、个性发展、实践技能、创新精神等方面也取得更大的进步,以后进入大学,走入社会后具有更大的发展潜能和竞争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