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实践需更多“新花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8-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邵焕荣

这个假期,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教师戴钰慧带着学生团队开展了一次不一样的暑期社会实践。以往集中的线下调研变成了小组分批走访,现场调查换成了线上问卷,数据统计和整理也都用上了技术手段……

在5月召开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强调,健全常态化教育教学管理机制,要统筹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关系,妥善安排实习实践。确实,新冠肺炎疫情对以线下为主的传统实习实践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也暴露出教育教学没有与时俱进的诸多短板和问题。

“企业停工,学生延迟返校,一大批已经计划好的实习实践活动只能被迫暂停。”说起疫情给实习实践带来的阻碍,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姚雁好像有一堆苦水要倒。他直言,疫情给学校上了一堂很好的课,那就是如何有序应对突发性的公共危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定期性、集中性是传统实习实践模式的显著特征。在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校长王小林看来,这样的模式与疫情防控的需要显然不符,因为学生聚集外出式实习实践,必会增加疫情防控的风险,不利于师生的健康。这时候,能不能将实习实践活动“碎片化”,灵活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分批次进行呢?

疫情暴发后,学生通过线上或虚拟等方式完成实习实践任务,成为一种常态。“但很多学校这时候才发现,平台建设是自己的一项短板,之前没有在这方面狠下功夫。”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副院长李军说,虽然相比线下实习的效果,基于平台的线上实习会有所欠缺,但有总比没有好。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补齐短板,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呢?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张悦建议,各地各校应结合疫情影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创新实习实践的方式方法,从而把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

疫情期间,温大瓯江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们虽然滞留在家,但他们的实践课却一点也没有落下。通过学校建设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自动编程技术等方面的实践教学。李军表示,今后学院还将进一步加强与校企合作单位的沟通协调,共同制定符合企业和学生需求的实习实践方案,继续合力打造线上实习和虚拟仿真实习平台,确保实习实践取得实效。

记者了解到,一些高校搭建的虚拟仿真平台还给毕业生实习提供了新途径,像浙江财经大学就专门推出了“虚拟仿真实习”项目。“虚拟仿真实习虽然带有应急性特点,但也有必然性。”该校教务处处长李政辉相信,这种疫情下采取的特殊模式也一定会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截至目前,我省已经建成了2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58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国银表示,虚拟仿真平台既是疫情期间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数字化时代高校实验教学发展的新方向。今后,我省还将继续鼓励高校深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形式,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持续长效建设。

前不久,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一职猫”学生创业平台联合企业开展了一次热闹的线上直播销售活动。往年,该校电商专业的高三学生都会直接进企业实习,但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实习被取消了。“这次直播是学生校内顶岗实习的阶段性技能成果展示汇报。”经贸学部主任黄晓蕾坦言,这一创新模式也为下一步在校内建设电商直播运营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受疫情影响,海宁职高的多项实践教学活动被推迟。复课后,该校没有立即组织大规模的集中性实践,而是将学生小组化,并在学校和企业两地的车间轮流开展实践。王小林表示,下一步学校还考虑增加更多的校内实训基地,更新设备,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分批分时间段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

“我相信,今后分散实践、属地实践、‘云’实践都将成为一种教学新常态。”浙财大东方学院团委书记许乐说,今年该校将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引导学生家燕归巢,积极参与家乡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复学。同时,鼓励学生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展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寻访抗疫一线典型校友等活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