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之有“理”,批之有“法”,批之有“用”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上第六单元批注阅读教学浅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8-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朱苏珍

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以符号和文字的方式,在文中及文章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而批注阅读,简而言之就是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以批注的方式,与文本进行深度的对话。

批注阅读,延承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优良传统,符合小学生“读思结合,手脑并用”的认知规律,还使课程标准有效落地。如何引导小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更好地学习、掌握、运用批注阅读这一方法呢?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上第六单元为例,浅谈如何落实批注式阅读。

一、紧扣目标,批之有“理”

1.学段关联,明确目标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编排,在语文要素编排中重视阅读方法的训练。以四年级上册为例,教材分别在第一、二、六单元中安排了边读边想象、阅读时提出问题、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等阅读方法训练。掌握阅读方法能更好地帮助阅读,促进学生成为积极的阅读者。四年级第六单元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目标。而要批注什么,怎么批注,可以从统编教材三、四年级的编排上得到一些启发。统编教材在三、四年级分别提出:阅读时要关注有新鲜感的、生动的、难理解的语句;体会文章生动的表达;提出不同角度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分析三、四年级提出的“语文要素”,或多或少都与批注有联系。

2.整组观照,细化目标

从单元整组来看,四年级第六单元“批注阅读”单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3篇课文从不同的维度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批注阅读、交流平台对整个单元进行系统梳理和提升。对“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一要求,方法上各有侧重,彼此衔接,有梯度,有层次。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重组,以发挥教材的最好价值。如扉页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读懂导语的提示,明确阅读重点;还可以联系“交流平台”的内容,学习“批注阅读”的时机、角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批注阅读的方法,为本单元学习奠定基础。

二、立足生本,批之有“法”

1.借助学情前测,明晰批注符号

虽然批注阅读这一概念在教材中第一次正式提到,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基础,将学生放在课程视野中去思考与推测,是了解学情的第一步。笔者在执教《牛和鹅》这堂课时,一开始就设计了有目的的提问:“不动笔墨不读书,作为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你会在阅读课文时留下哪些读书痕迹?”一个开放的问题,实则有学情诊测意图。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梳理出学生常用的批注阅读形式,再进行批注基本符号的规范指导。如:用波浪线将课文中表达生动的语句批注出来,运用“△”将课文中一些具有新鲜感的词句批注出来,用“?”来标识疑惑处等。

2.立足学生视角,理清批注内容

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之后,“交流平台”对批注阅读的时间、批注阅读的角度、批注阅读的方法和批注阅读的交流都提出了建议。教师教学“交流平台”这一板块时,要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批注阅读的策略,为学生批注阅读的习惯养成作长远打算。教学该内容时,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单元学习内容,总结批注方法。

3.亲历学习过程,提高批注质量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会用圈点画的方式在课文阅读中留下痕迹,但仍是初次接触批注阅读,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对批注的兴趣应摆在首要位置。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以以微课的形式,让学生欣赏毛泽东、鲁迅等名人的批注,激发批注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从“被要求”批注到“我要”批注。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找到批注阅读的路径尤为重要。如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教师可以针对“不理解的地方批注”这一要求,让学生学习老师或者同伴对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的阅读批注,让学生在欣赏他人的批注中,找寻批注阅读的路径,进行自主批注。在教学《陀螺》一课时,可以在自主批注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评价批注,教师再围绕体会较深处这一角度对批注格式、语言表达、书写规范等加以指导,提升学生批注质量。

三、统照整体,批之有“用”

1.课堂教学的全面覆盖

批注阅读可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段时间和各个环节,在课前、课中、课后全面覆盖。引导全体学生,全面开展与文本的对话。

课前:预习初读批注。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于方法指导、能力储备、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不能追求一堂课上让学生学会批注,更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批注符号固定下来,用于自己日后的常态预习中。

课中:深入精读批注。深入精读批注是批注阅读的中心环节。在深入精读批注中可以综合运用感悟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赏析式批注等方法。教学时,教师也要有一课一迁移的意识,促进学生课内习得,课外应用。如教学《陀螺》时,链接一篇课文让学生写感悟式批注;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课外链接一篇文章让学生尝试运用质疑式批注。

课后:复习巩固批注。学完全文后,引导学生回顾文本,在文章重点的句段篇或关键处用批注的方法进行总结提升,写一写自己的收获与反思,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自主学习探索。如《牛和鹅》教学后,可以链接《牛的写意》一文,尝试选个角度写批注。

2.读写结合的有效融通

批注阅读通过边读边动笔的形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促使读写结合的有效融通。例如感悟式批注,在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后,联系个人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与文本进行联系,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既是阅读理解的有效方式,也是书面表达的训练实操;在批注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写法的角度对文本进行批注阅读,让学生站在“文章为什么这么写”的角度,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不同的维度留下自己的批注,并有效迁移运用到自己平时的写作当中。

批注的方法不仅适用于阅读教学,同样可以迁移运用到不同的课型当中。例如本单元的习作《记一次游戏》,当学生完成习作后,在习作讲评中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阅读课中习得的批注方法为同学的文章做批注,进行互评互改,一举多得。

3.自学模式的精准构建

批注阅读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与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要有把用批注方法阅读一篇到阅读一本的意识,引导学生课外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整本书,激发学生“海量阅读”“海量批注”的兴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