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08-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天台县赤城街道第二小学 何萍萍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笔者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利用多种资源,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知和理解文化,体验和传播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巧借东风催花开”——依托各类资源,丰富文化呈现形式

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一种传递文化的工具。以插图、关联视频及外国歌曲等为桥梁,直观地为学生传递文化,让学生在认识不同国家的国旗、标志性建筑物时,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由此开启一段奇妙的异国文化之旅。

(一)形象插图导入,了解文化背景

1.图为引,感受建筑文化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不妨把插图作为铺路石,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引入话题,了解文本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PEP三年级下册Unit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A Let’s learn的课文插图出现中西方国家标志性建筑。教师可以利用这几张插图,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加深学生对“标志性建筑”文化的认知。如美国京门大桥,了解这座桥背后的文化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图为介,体会时差文化

插图是一篇文本的“特写镜头”,这些“特写镜头”为文本提供了直观线索。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线索引导学生推测文本内容,为文化输出搭建支架。例如PEP四年级下册Unit2 What time is it? 主情景图出现的“时差”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插图中的时钟了解不同国家的时差,树立“时差”的文化意识,为本单元的语言交际做好铺垫。如“It’s 8:00 a.m. in China. What time is it in the UK? It’s 12:00 a.m. in the UK”。让学生算一算,不同的国家时差是多少,可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专题歌曲导入,加深文化体会

节奏欢快的歌曲不仅能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能促进学生听和说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Recycle2 Let’s talk中,在导入环节播放圣诞歌曲《Merry Christmas》和《Jingle bell》,让学生感受浓郁的圣诞气息,告诉学生在圣诞夜,圣诞老人会挨家挨户给孩子送礼物,每家每户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再结合文本内容呈现的饮食文化,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关联视频导入,探究未知文化

视频集背景音乐、图片、文字、配音于一体,通过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巧用与教材文本内容相关联的视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未知文化,深度理解文本内容。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Unit 2 Story time的对话中,文本讲述了中英两国司机的不同驾驶方式,整个对话渗透着丰富的文化知识。笔者通过播放关于英国和中国汽车驾驶的视频,再拓展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驾驶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相关文化。

二、“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立体解读文本,理解文化差异

(一)图表对比,凸显节日文化差异

比较,即在教学中通过对比发现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异同。这是较为有效的文化导入手段之一,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的文化知识和现象,而且能了解文化背景及渊源,同时能了解文化知识或现象折射出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如教学PEP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Read and write时,文中讲述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教师在教授本课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节日的异同,理解文化差异。

(二)围绕话题,找寻习俗文化差异

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因素,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创设真实的语境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了解国内外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运用英语。如在五年级下册Unit 1 Let’s talk中,讲到西班牙学生的作息时间。围绕“作息”这一话题,笔者结合图片,让学生对比部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作息时间差异,了解西班牙人独特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挖掘内涵,解析文化差异点

1.关注词汇文化内涵

单词是英语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但是每个单词都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而句子是由单词组成的,它所含信息量比单词更丰富,很多句子都承载着英语语言文化。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解读单词和句子背后所承载的语言文化,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表达语言,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例如PEP五年级上册Unit4 What can you do? A Let’s talk一课中出现的短语“do kung fu”。“kung fu”一词是因中国武打巨星李小龙的盛名而被收入英语词典的,在学习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一边播放李小龙的视频,一边用英语陈述:“Bruce Lee can play kung fu so well. Many people know him and know kung fu.”通过对“do kung fu”这一词组的文化解读,加强学生对其的记忆。

2.探索语篇背景文化内涵

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阅读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缺乏是阻碍深入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缓慢、不透彻,或是无法对文本内容进行准确的预测。例如在五年级下册Unit 5 Read and write中,文本展示了不同国家的机器人。加拿大机器人身上画着枫叶,枫叶既是加拿大国旗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枫树也是这个国家的国树;日本机器人的名字、服饰、饮食都体现了浓厚的日本文化;西班牙机器人头上戴的牛仔帽、手里拿着的吉他代表了西班牙的斗牛文化和音乐文化……深入解读文本背后的文化元素,才能理清文本脉络,开阔国际视野,为蕴含文化内涵的语言输出提供支架。

三、“唯有体验感真知”——创设教学活动,体验跨文化交际

(一)寓文化于语言素材,助力口语表达

想说一口流利而地道的英语,必须掌握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因文化差异形成的不同表达方式,让学生知道言语表达要符合文化规范,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一个目标。例如在三年级教学“Would you like some…?”时,告诉学生西方国家习惯直接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二)依托英语文体形式,强化书面表达

英语的文体形式丰富,有电子邮件、邀请函、信件、日记、明信片等。不同的文体形式代表不同的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文体隐含的文化背景,通过设置问题和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体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在书面表达时做到得心应手。例如,在六年级下册Recycle Day7中要求学生针对Birthday、Halloween、New Year’s party写一封邀请函。笔者通过出示五年级下册Unit 3 Read and write中英语派对的邀请函,结合问题“What party is it? When is the party? Where is the party? What will they do at the party?”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邀请函的五个部分:when、where、why、what和RSVP。

借助清晰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英语国家的书面表达方式,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