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轨同步”,劳动教育渗透学生日常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0-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罗锋敏 吴宇青

开学后,除了课本和学习资料,宁波市东恩中学的学生们还收到了一本特别的手册——《学生孝敬父母、劳动习惯养成活动情况登记手册》。在这本手册里,他们将要记录一整个学期的劳动习惯养成心得。据了解,在过去的这个暑假,他们还完成了《暑寒假社会实践、劳动手册》。这两本手册都属于该校学生的劳动教育个人成长档案,最终将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作为宁波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该校素来重视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实施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轨同步”的劳动教育养成体系。“具身德育强调德之根在心,人之本在劳;具身学习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具身劳动为破解学校德育难题指明了新方向。”校长王剑平认为,新时代的学校劳动教育课应通过项目化劳动合作、探究、体验等多种活动方式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正因此,该校的劳动教育渗透于德育实践课程群和职业体验课程群之中,具体开设了生活类、职业启蒙类、特色活动类等三类课程。“其中,生活类课程是基础,因为生活类劳动是个人和家庭连接社会的重要路径,对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有的生活类劳动虽然简单,但是要养成习惯并长久坚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副校长柯泓介绍,三类课程以课堂讲授、主题团队训练、专题讲座、学科渗透等方式进行,既有必修内容又有选修内容。

在校园里,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每周都会有一节必修的劳动课,教学内容由专职教师定制。每堂课结束后,学生们都会有相应的学校劳动作业和家庭劳动作业。平时,由学生负责校园农场的日常维护工作,如除草、施肥、清理等。每年6月,是该校面向全体学生的劳动月,会有一系列的劳动实践项目,涵盖了包粽子比赛、换灯泡竞赛、巧手编织、体艺馆排排清、缝补大赛、能工巧匠等10项活动。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是拿手的项目,并参与“劳动阳光少年”的评比。

为了让学生们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有迹可循,自新生入学始,该校每年都为学生个人建立劳动教育成长档案袋。这其中,不仅有记录学生在校劳动情况的《东恩中学学生劳动实践手册》,还有反馈校外劳动实践的《家庭礼仪劳动手册》和《暑寒假社会实践、劳动手册》。根据这些不同形式的评价手册,该校还引导学生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同时要求家长对孩子在家的表现进行评价。

垃圾分类、认领绿植养护、志愿服务……近些年,该校以班级团支部、少先队中队为组织基础,每班均建立了“活力阳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当地多项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每年,初二年级学生还要参加为期3天的宁波市青少年绿色学校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并把实践成绩作为毕业考核的重要依据。”柯泓补充说,该校一直致力于拓宽劳动教育的空间,“如今,学生们还可以赴宁波市职教中心、甬江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体验职业教育,提升劳动技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