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0-10-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孔德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但如何解决教育功利化、短视化,一直是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顶层为教育事业发展设立教育评价“指挥棒”。(10月16日 《中国青年报》)

教育评价的地位举足轻重,历来被视为教育的“指挥棒”。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出台教育评价改革文件,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具体而论,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牵动着教育资源的整体配置、学校的办学导向及师生的教学行为,确立得当可使教育事业沿正确方向发展,否则将可能导致资源错配甚至将教育引向歧途。同时,教育评价还深刻影响着全社会的教育观念,进而影响万千家庭的教育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形塑着一个时代的教育生态。

很长一段时间,教育评价“指挥棒”出现了问题。单一的考试升学标准裹挟着学校教育,让学校教育背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脱离了科学发展的基本轨道。在此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尤显迫切,必须“破”字当头,破除“唯智育论”“唯知识论”“唯分数论”,树立起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教育成果、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全面综合考查,积极探索中高考多元评价、综合录取机制。

据了解,方案坚持破立结合,重点设计了5个方面22项改革任务,旨在经过5~10年努力,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

有了方案,要保证“指挥棒”取得预期成效,还有赖于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全方位教育评价体系。方案计划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一方面,这要求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在干部选任考核、学校评价、重大项目安排等各项工作中,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再简单地唯升学率是瞻,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部门在教育评价中的主导作用,保证教育改革发展与学校办学方向,鼓励和引导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参与,共同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优化和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各级各类学校也要进一步强化办学主体责任,将立德树人置于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不再简单地以分数这一单一目标或标准考核教师、评价学生,而是基于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创新评价模式和手段,注重全面、综合、整体的教育要素的评价,突出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以此彰显教育评价体系的综合性和有效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