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按要求做。卖鸡蛋的小姑娘星期日上午,我做完数学题,望着“咔嗒,咔嗒”的闹钟出神。忽然,厨房里传来妈妈喊我的声音,我连忙跑进厨房。妈妈边炒菜边对我说:“写完作-六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小学语文 > 标点符号/2019-06-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

卖鸡蛋的小姑娘

  星期日上午,我做完数学题,望着“咔嗒,咔嗒”的闹钟出神。忽然,厨房里传来妈妈喊我的声音,我连忙跑进厨房。妈妈边炒菜边对我说:“写完作业了吗?”
  “还有一篇作文。”
  “噢,那你去写吧!”
  “妈妈,有事要我做吗?”
  “咱们家的鸡蛋吃完了,我也忘记买了,今天又得用。既然你没时间我就自己去买吧!”
  “妈妈,我这就去买。反正作文还没想好写什么呢。”
  “好吧,那你就去买吧!”
  菜市场真热闹,叫卖声,讨价声,嬉笑声混在一起,真像一曲交响乐。我提着篮子找到卖鸡蛋的地方。一个卖鸡蛋的小姑娘比我高不了多少,苗条的身材,细眉毛,大眼睛,手里拿着一杆秤,正向过路的人叫卖。
  我走到她面前,蹲下身子刚要挑,小姑娘热情地说:“小妹妹,要买鸡蛋呀,来,我给你挑,保你满意。”说着,她挑了几个大的称了称,刚好一斤。我付了钱,满意地走了。
  到了家,我把鸡蛋交给妈妈,她高兴地说:“这鸡蛋真叫人喜欢。”
  过了一会儿◇外面传来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竟是那个卖鸡蛋的小姑娘◇她看了看我◇说◇小妹妹◇刚才你把这个小本子掉在我的竹筐边上了◇里边有钱◇有地址◇我就是按照上面的地址找来的◇说着◇她把小本子交给我◇转身就跑了◇
  我心里突然一热,感动得连句话也说不出来了。看着她的背影,不由得对她敬佩起来。
  我返回屋里,对着厨房嚷道:“妈妈,我的作文想好了,题目就叫《卖鸡蛋的小姑娘》。”
1.给倒数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本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连段成篇的。
3.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决定把“卖鸡蛋的小姑娘”写进作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
2.事情的发展
3.卖鸡蛋的小姑娘热情地为“我”挑鸡蛋,并把“我”掉在她那里的小本子送到“我”家里,“我”十分敬佩她。
4.因为她真诚、热情地为顾客服务,拾金不昧、关心他人的品质值得称颂;用小姑娘的优秀品德鞭策自己。(以第一个要点为主)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短文,按要求做。卖鸡蛋的小姑娘星期日上午,我做完数学题,..”主要考查你对  标点符号,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标点符号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标点符号

  • 标点符号:
    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 常用标点符号及用法:

    名称

    标点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陈述句。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

    问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
    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 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感叹号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  啊,那么光明的世界!
    用于感叹句或者祈使句。 你给我滚出去!

    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冒号

     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老师说:“汤姆是一个好孩子。”
     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菜架上摆满了蔬菜:菠菜、芹菜、西红柿……

    分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 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书名号

    《》〈〉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
    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教委主任亲自撰写了《<少年文艺>》发刊词。

      省略号

    ……

    表示语言的省略部分。 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多种动物。
    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顿号

    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铅笔盒里有铅笔、尺子、橡皮和圆规。

    引号

    “” ‘’

      表示引用的部分。 爸爸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的词语。 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勤快”呀!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
    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问:“老师,‘垂头丧气’的‘垂’是什么意思?”

    破折号

    ——

    表示解释说明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0年6月1日。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表示声音的延长。 老师大声喊道:“预备——跑。”

  • 标点符号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书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有时会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
    例如清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清章学诚《丙辰札记》考证:“点句之法,汉以前已有之。”《增韵》云:“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间。”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丶),解释:“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解释:“钩识也。”清段玉裁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
    又因为古代文书普遍不加标点符号,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的困难,因此在1919年11月29日,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2月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
    包括现代诗歌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散文阅读。小学阶段主要以记叙文为主。

  • 记叙文包括:
    (1)划分段落
    我们所讲的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划分段落常见的方法有:
    a、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b、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c、按照空间方位的变换;
    d、按照事物的性质;
    e、按照所叙述的事件之间的关系;
    f、按照重点段。

    (2)概括段意
    段落大意是对文章的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的概括。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a、找出重点句法。这些句子多数是总起句、概括句、小结句、过渡句;
    b、合并层意,归纳段意;
    c、分清主次,抓住主要事件归纳段意;
    d、分析中心,归纳段意。

    (3)列小标题
    列小标题要含义明确、用词简练。
    方法有:
    a、段意中提炼重点词语做小标题。
    b、从文章中摘录词、词组、句子等做小标题。
    c、自己概括小标题。

    (4)归纳主要内容
    一篇文章内容丰富,作者着力表现的、与中心思想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就是主要内容。
    常用的方法有:
    a、综合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b、抓重点段落,归纳主要内容。
    c、用过渡短语归纳主要内容。
    d、提出问题(文章主要写什么、写谁、做什么等等),归纳主要内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