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日出江花②红胜③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①谙(ān):熟悉。②江花:江边的花。③胜:超过。1.“能不忆江南”读时的断句方法是[]A-六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小学语文 > 语句停顿/2019-06-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谙(ān):熟悉。②江花:江边的花。③胜:超过。
1.“能不忆江南”读时的断句方法是 

[     ]

        A.能不/忆/江南  
        B.能不忆/江南  
        C.能/不忆/江南
2.“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意思是                                                                                                。 
3.“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运用          的手法。最后一句是          句,抒发了作者对                          之情。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A  
2.早晨太阳升起照在江边的花朵上,使花比火焰还红  
3.比喻    反问    江南美景的怀念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日出江花②红胜③火,春来江..”主要考查你对  语句停顿,翻译句子,诗词鉴赏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语句停顿翻译句子诗词鉴赏

考点名称:语句停顿

  • 语气停顿:
    即在朗读一句话或一首诗时语气的停顿: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常见的文言文语句停顿规律:
    语句停顿考查形式有现代文语段的语气停顿划分,主要的还是对古诗词,文言文语段的停顿划分。
    一、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部分较长时,其间要停顿;主谓之间,动宾之间要停顿。
    例:
    1、肉食者/鄙 
    2、佳木/秀而繁阴  
    3、问/所从来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永州之野/产/异蛇

    二、句首的虚词例如连词、发语词,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后要停顿。
    例:句首的虚词一般有领起全句或全段的作用,如:夫、盖、若夫、其、至若
    5、所以/动心忍性 
    6、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7、若夫/霪雨霏霏
    8、晋/陶渊明/独爱菊 
    9、京中/有善口技者  夫/大国,难测也  其/如士石何

    三、“者”字结构是一个整体,在其前后应停顿。
    例: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2、有/奇字素无备者

    四、“之”字用作虚词时,它的前后部分是一个整体,停顿时不应割裂开来。
    例:
    13、前人之述/备矣 
    14、戴/朱缨宝饰之帽 
    1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五、一些固定结构和常用形式是一个整体,在其前后应停顿。
    例:如……何 
    17、其/如士石何?为……所  
    18、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六、一些双音节词之间应停顿。
    例:
    19、可(可以)/以(凭)/一战   
    20、中(中间)/间(夹杂)/力拉崩倒之声  
    21、率/妻(妻子)/子(子女)/邑人/来此绝境

    七、结合全句上下文的意思停顿。
    例:
    22、而/乡邻之生/日蹙 
    23、妇/抚儿/乳 
    24、其一/犬坐于前

    八、应注意人名、地名、物名等专有名词后的停顿。
    例:
    2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九、注意长句中的短语的停顿。
    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介宾短语不能分开,应连读,在短语后停顿。
    例:
    27、七八个星/天外 
    28、桃花/流水/鳜鱼肥 
    29、余/将告/于莅事者。
    主谓短语须分读。
    例:
    3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考点名称:翻译句子

  • 翻译句子:
    就是把诗句或文言文用现代白话文的语言写出来。翻译句子要通顺、合理,符合语言规范。

  •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1.直译:
    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2.意译:
    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
    留、删、补、换、调、变。
    1.“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3.“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4.“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考点名称:诗词鉴赏

  • 古代诗歌:
    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①绝句:
    近体诗的一类。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七言绝句。
    ②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共8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韵,限平声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通常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③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 小学诗歌鉴赏要点: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
    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
    1.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动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音韵铿锵,且“敲”字有声音,以响衬静,突出了居处的僻静。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十四个叠字,或写人物的动作行为,或写周围环境,或直抒胸臆,将诗人遭受一系列深创巨痛之后的茫然若失、凄凉、悲残、悲戚的情怀,全面准确地刻画出来。同时读起来又有韵律感。
    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所以单独列出。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萧萧”写出了秋叶在风中飘零而下的声音,让人联想到诗人绵延不尽的愁思。
    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