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要求改写句子。1.鲜花开得(补充成比喻句)2.我把妈妈的衣服洗干净了。(改成“被”字句)-三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小学语文 > 补充句子/2019-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按要求改写句子。
1.鲜花开得                                                                   (补充成比喻句)
2.我把妈妈的衣服洗干净了。(改成“被”字句)
                                                                                   
题型:写句子  难度:偏易

答案

1.鲜花开得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2.妈妈的衣服被我洗干净了。
(答案不唯一)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按要求改写句子。1.鲜花开得(补充成比喻句)2.我把妈妈的衣服洗干..”主要考查你对  补充句子,改写句子,修辞方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补充句子改写句子修辞方法

考点名称:补充句子

  • 补充句子:
    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
    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
    补充句子要遵循原则:
    1、话题要一致,上下文衔接得体;
    2、结构、句式要一致;
    3、注意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 句子的基本成分
    句子的基本成分 就是构成句子所必须具备的词和词组。一个完整句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1)“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的句子。这种句子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后半部分说的是“做什么”或者“怎么样”,也就是他(它)干了什么或怎么样了。这两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句子,缺一不可。如:
      同学们 学习 。 小鸟 唱歌 。
      (谁) (做什么) (什么)(做什么)
    (2)“谁(什么)”+“是什么”的句子。这种句子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后半部分告诉别人前面所说的“他”或“什么”是什么。如:
      李洋 是学生。这座楼房 是工人宿舍。
      (谁)(是什么) (什么) (是什么)
    (3)“谁(什么)”+“做”+“谁(什么)”的句子。这种句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第二部分是“谁”或“什么”所发出的动作行为,第三部分是这个动作行为所涉及到的人或物。如:
      小明 复习 功课。王强 帮助 同学。
      (谁) (做) (什么)(谁) (做) (谁)

  • 补充句子技巧:
    我们说完整话,写完整句必须注意两点:
    (1)平时我们所用的句子一般都不会只由基本成分组成,句子成分多时容易造成遗漏,这时一定要先确定好句子的基本成分,然后再增添附加成分。这样就不会丢三落四了。
    如:天花板上挂着吊灯。
    先确定了基本成分,再增添附加成分:
    大厅的天花板上挂着五盏水晶玻璃大吊灯。
    (2)句子写完以后,要多读几遍,看看它属于哪种类型,基本成分是否齐全;
    这样就能保证我们所写的句子都是完整句。

考点名称:改写句子

  •  改写句子:
    即是根据原有句子成分,特点,在不改变愿意的前提下对句子的形式进行不同样式的改变。

  • 改写句子类型:
    1、陈述句、被字句和把字句之间的转换:
    他扫干净了地。
    他把地扫干净了。
    地被他打扫干净了。
    2、句子的拆分与合并:
    我走进教室。我去上课。
    我走进教室去上课。
    3、基本句式间的转换:
    难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迹吗?(改为陈述句)
    这是伟大的奇迹。
    4、改变词语的顺序,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5、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
    (1)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2)人称的变化:
    ①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如:老师对我说:“把你的作业本拿来我看看。”
    改:老师对我说,把我的作业本拿给她看看。
    ②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姐姐对我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对我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③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考点名称:修辞方法

  • 小学阶段的比喻手法:
    1、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叫做比喻。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犹如、似的等。
    例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其中月亮是本体,小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2、拟人: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做物写。
    例如:一路上,花儿一直对我微笑。
    3、夸张: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叫夸张。
    例如:这间小屋连个人都站不下。
    4、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叫对偶。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例如:在这里我见了最蓝的天空、最白的云朵、最伟大的奇观……
    6、反问:就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语气表否定,否定语气表肯定。
    例如:难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7、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目的是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例如:对面走来的是谁?正是我们敬爱的班主任老师。
    8、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例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9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里。
    10、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11、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
    12、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13、通感:五官功能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

  • 不同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
    设问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 :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