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并回答问题。家你的家,在北京,万里长城长又长;我的家,在香港,紫荆花儿向太阳;他的家,在澳门,五星莲花正飘扬。你的我的他的家,组成一个温暖的家,家的名字,叫中-二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小学语文 > 诗词鉴赏/2019-08-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45·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为《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与其父李碾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六)宋
46·范仲淹,字希文,溢文正。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结为《范文正公集》兼工诗词散文,属豪放派。
47·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为《雨霖铃》《八声甘州》等,有《乐章集》传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48·晏殊,字同叔,溢元献。主要作品为《浣溪沙》《蝶恋花》等,存《珠玉词》《曼元献遗文》。尤擅小令,风调闲雅,气象富贵。
49·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溢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50·苏询,字明允,号老泉。"八大家"之一,与子拭、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嘉右集》<六国论》出于此)。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
51·曾巩,字子固,溢文定。南丰人,又称南丰先生。"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元丰类稿》(以年号命名)。
52·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溢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州》等,乡贯临川,集为《王临川集况》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53司马光,字君实,封温国公,溢文正,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史界"两司马。之一。主要作品为主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泥水之战》皆出于此。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上自战国下至五代计1362年的史实。史书"双璧"之一。
54·沈括,字存中。晚年居梦溪园。主要作品为《梦溪笔谈》,《采草药》《雁荡山》《活板》出于此。
55·苏拭,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溢文忠。"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七集》。宋代最伟大的文人。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豪放词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56苏辙,字子由,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栾城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考点名称:标点符号

  • 标点符号:
    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 常用标点符号及用法:

    名称

    标点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陈述句。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

    问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
    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 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感叹号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  啊,那么光明的世界!
    用于感叹句或者祈使句。 你给我滚出去!

    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冒号

     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老师说:“汤姆是一个好孩子。”
     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菜架上摆满了蔬菜:菠菜、芹菜、西红柿……

    分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 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书名号

    《》〈〉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
    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教委主任亲自撰写了《<少年文艺>》发刊词。

      省略号

    ……

    表示语言的省略部分。 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多种动物。
    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顿号

    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铅笔盒里有铅笔、尺子、橡皮和圆规。

    引号

    “” ‘’

      表示引用的部分。 爸爸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的词语。 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勤快”呀!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
    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问:“老师,‘垂头丧气’的‘垂’是什么意思?”

    破折号

    ——

    表示解释说明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0年6月1日。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表示声音的延长。 老师大声喊道:“预备——跑。”

  • 标点符号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书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有时会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
    例如清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清章学诚《丙辰札记》考证:“点句之法,汉以前已有之。”《增韵》云:“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间。”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丶),解释:“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解释:“钩识也。”清段玉裁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
    又因为古代文书普遍不加标点符号,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的困难,因此在1919年11月29日,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2月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考点名称:组词

  • 组词:
    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今亦以指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
    如:组词造句;给这些汉字组词。

  • 小学生组词:
    小学组词的题目考学生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记忆。
    通常涉及到的就是常见字、形近词和多音字的组词题目。
    考查形式比较灵活,单选、填空、词语接龙等题型都有可能出现。

  • 组词大全:
    知己 知悉 知识 知会 知音 知道 知性 知趣 知遇 知足 知照 知觉 知交 知言 知非 知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