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23分)儿子,感谢有你⑴第一次参加你的家长会是在你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从打工的地方请假匆忙赶去,尽管我破例打了车,但还是迟到了。敲开你们-九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初中语文 > 记叙文阅读/2017-12-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23分)
儿子,感谢有你
⑴第一次参加你的家长会是在你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从打工的地方请假匆忙赶去,尽管我破例打了车,但还是迟到了。敲开你们教室的门,我迎着那些讥讽的目光走到你的座位上时,内心充满了羞愧和歉疚。而你则扬着小脸,伸手帮我擦擦额头的汗,递过来你的小水壶:“妈妈,你喝口水。”刹那间,我感觉到了来自四周不一样的目光———儿不嫌母丑,你的不轻贱和体贴令那么多人对我们母子刮目相看。
⑵家长会结束了,你的班主任让我留一下,你则跟老师替我请假:“老师,我妈得回家给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做饭了,可不可以先走一会儿,有什么话,我回家学给她听,我保证不漏一个字。”班主任摸了摸你的小脑袋,送我到校门口,她说:“韩流妈妈,说实话,班里四十多个孩子,韩流最让我心疼,那么懂事那么大气。你说,就这样的孩子,将来能不出息吗?机会的雨点不砸他砸谁啊!”
⑶晚上,你放学回家时,我在楼下等你。看到我,你的小嘴张成了0型:“妈,你去相亲啊?”我假装打你,说:“不管以后干的活多脏多累,我也得打扮自己,不能老给你丢分。怎么样,你妈还行吧?”你马上跳起来回答:“绝对美女!”那一刻,我真想抱你,可是,我很快发现,虽然你只有 一米三,很瘦,但在妈妈的心里,你已经长成了一棵亭亭的树,令我想到依靠,而不是拥抱。
⑷你上初中的那三年,我们分别送走了爷爷奶奶,那个拥挤的家一下空荡下来,心,似乎也空了。那天晚上,你做的饭,临睡前,你给我和你爸打的洗脚水,边洗边说:“以前光给爷爷奶奶洗了,现在你们终于也有这待遇了。”儿子,那一刻,我真想对你说,不要向妈妈学习,因为没有哪个母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太累。
⑸就在我们生活的担子越来越轻的时候,爸爸的情绪越来越糟糕。在他39岁生日那天,你用多日不吃中饭节省下来的钱给他买回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然而,推开家门,等待你的是爸爸割腕自杀后的惨烈场面。上初三的你,先用毛巾扎住了那还在淌血的手臂,然后拨打了120,直到经过两个小时的抢救,爸爸脱离了生命危险,你才打电话给我。在病房的门口等到我,你对我约法三章:“不许责备,因为坐在轮椅上的人是爸爸,不是咱俩;不许同情,这样会助长他的悲观情绪,这件事他做得不对;不许害怕,有我呢,我一定把这件事处理好,让我爸永远不再动这个念头。”
⑹你的话,让我忘记了哭。我不敢相信,你已经长到这么大,大到令我目瞪口呆的地步。
⑺从那天开始,你放学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先把爸爸推到小区的院里。瘫痪前,他除了是一个铁路工人,还有一门理发的手艺。为了让爸爸觉得他还有用,你早在他出院之前,便挨家敲邻居的门,希望他们能够来爸爸这里免费剪发。
⑻渐渐地,小区里的人都知道了你,好多家长有意地让自己的孩子跟你交往。你那么乐意帮助别人,我曾亲耳听你教训一个比你还大的高二男孩儿:“警告你,下次见你跟你爸妈那样没教养地说话一次,我打你一次。还有,再这么说话,就别出去说住在咱院里,咱院跟你丢不起这人。”
⑼你如何让那个比你高一头的孩子服你?我居然是从别的孩子无意闲谈中得知的。你曾被院里的大孩子欺负过,其中一个孩子头儿一度每天都要劫你的钱,你舍不得钱,就让他打。直到有一天,那个孩子被另外一个比他大的孩子欺负,你没有旁观,帮了咱院的孩子。事后,那个大孩子问你:“干吗帮我?”你说:“你是咱院里的孩子头儿,如果那天你输了,咱院的孩子以后都没好日子过。我以前不动手打你不是因为打不过,是因为我把你打坏了,还得让我妈出钱给你治,我舍不得我妈,她赚钱不容易。”
⑽那一刻,我无比自责,我对你的世界居然如此陌生,我是一个如此粗心的妈妈。
⑾你的爸爸在被人需要的成就感里越来越开朗了,你更是不用我额外地操心,我的心情于是一日好过一日。一天,我一边做饭一边唱歌,哼到浑然忘我的地步,回过神来才发现你倚在门边看我。我的脸红了……你大呼小叫地冲过来:“妈,原来你唱得这么好啊,你要是早几年出道,这不就是小李谷一吗?”我敲你的脑门:“臭小子,拿你妈开心是不是?”你对我说:“妈,你得有点儿爱好,这样你再喊‘买布头’都会觉得你跟别人不一样。”以后我依然每天天不亮就去打工,日子依然很辛苦,可是,中午回到家后,我便把自己打扮成淑女的样子,和小区里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友去公园里吹拉弹唱。
⑿当“非常6+1”栏目组打电话给我时,我整个人都呆住了。是你帮我报的名!我在心里怪你给我添乱,可是你却轻描淡写地对我说:“你就当央视的舞台是咱长春的南湖公园就行了。”我不能拒绝你,儿子,忙于生计的我,从来都不是你的脸面,这一次,我也想让你为我骄傲一次。
⒀我没有想到李咏会在我上台后的访谈里,设置了让我和你通话的环节。电话接通时,我居然不知道跟你说什么好。情急之下,我居然脱口而出:“儿子,下辈子别做妈妈的孩子,因为没有哪个母亲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这么用心良苦,这么为家百般操劳……”说到这里,我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⒁ “妈妈,来生,我还做你的儿子。你不知道,做你的儿子有多幸福,很少被批评,经常被信赖。送一句话给你:你是我的骄傲,将来,我也会成为你的骄傲。”
⒂我不在乎生活给了我什么样的寄语,可是你却给了我最高的礼遇。
⒃明天,你就要踏上南下的火车,开始你的大学生涯。你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我深深为你高兴,超越了一个母亲狭隘的不舍。看着你在眼前晃来晃去,事无巨细地安顿我和你爸爸的生活,我贪婪地享受着这一刻。我想起了盖茨对他妈妈说过的一句话:“我永远怀念与你一起生活的那段美好时光。”而我,想对远行的你说:儿子,因为有你,我的生命一直都是美好时光。                   ----------节选自《意林》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重要的三件。(3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⑽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3: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⑴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4分)
小题4:按照所给的句式,请结合⑸段的内容,具体评价一下妈妈眼中的“你”的形象(4分)
(1)从                  中(上),可见你是一个                      孩子。
(2)从                  中(上),可见你是一个                      孩子。
小题5:“我一定把这件事处理好,让我爸永远不再动这个念头”“这件事”是指什么事?“我”用什么方法让爸爸不再动这个念头的?(4分)
小题6:选文⑼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7:选文的最后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1)小学时家长会上体贴照顾妈妈;(2)初三时理智救助爸爸;(3)帮妈妈报名参加“非常6+1”节目
小题1: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的自责,表现了“我”的儿子的爱。
小题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对“我”的体贴、关爱、孝顺。
小题1:省吃俭用给爸爸买蛋糕 懂事、孝顺 理智救助爸爸 冷静、理智、勇敢 
小题1:爸爸自杀这件事。爸爸有理发的手艺,儿子挨家挨户敲邻居的门,让他们到爸爸这里免费理发,让爸爸感觉自己还有用。
小题1:插叙。插入了儿子赢得全院子孩子信服的原因,丰富了本文的情节,突出了儿子孝顺、懂事、明理的性格特征,突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小题1:总结全文、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小题1:试题分析:前三段是写第一件事:体贴妈妈,提示性语句是“第一次参加你的家长会是在你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四至十一段是写第二件事:关心爸爸,提示性语句是“就在我们生活的担子越来越轻的时候,爸爸的情绪越来越糟糕”,最后几段是写第三件事:替妈妈报名参加节目,提示性语句是“当“非常6+1”栏目组打电话给我时,我整个人都呆住了”。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概括性强,文章中情节过渡不明显,学生难于掌握。解答此类题,先阅读文章,弄清文章写了什么,知其内容,然后找出人物(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找出与他们有关的事件,剔除细节,归纳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或什么事有什么结果即可。当然有的题目有具体的要求,比如“从……方面”,那就要按要求来概括。所以做此类题,首先是通读文章,看看文中有没有概括性的语言,没有就自己根据内容概括出“人和事”来。
小题1:试题分析:做为母亲,应该了解自己儿子,可母亲发现自己不了解儿子,自然产生了强烈的自责。妈妈自我的反省,从侧面也表现了对儿子的爱。题干中所提“简要分析”,可根据文章情节简述母亲如何不了解儿子的,重在“分析”,分析母亲的心理:自责和爱。分析的内容也就是“表达的效果”。答案中的“生动形象”不如用“强烈”一语。“居然”一词没什么“生动形象”这方面的作用。
点评:本题不难,此句所表现的人物情感比较突出。理解文章中的词句的含义及作用,是阅读理解文章的基本能力,答好这类题目,平时就要在阅读时读得细,深究词句,注意词句与上下文的联系。要从情节细微处体会了解人物情感,要注意作品中前后情节的联系和作者对人物细致入微的描写。学习时老师分析作品人物时,要注意老师提示的一些方法,比如用细节和描写手段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用环境来衬托人物等等。
小题1: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要求,答点有二:“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抓住“伸手帮我擦擦额头的汗,递过来你的小水壶:‘妈妈,你喝口水’”分析即可。“人物描写的作用”指向的是对人物“形象”“性格”“情感”的判断。
点评:本题不难,人物描写方法明确,人物形象突出。阅读此类文章,要了解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阅读时要好好体会作者运用这些方法的作用。解答此类题,要联系相关情节,了解人物形象,理解其言行所表达的情感
小题1:试题分析:“从……中”是要求回答情节,“一个……孩子”是要求回答人物形象的特点,对这个要求要判断准确,语言要有概括性,前后所填写内容要对应。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首先要判断好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两小题中孩子的形象特点还不能重复。做此类题,需要对全文内容有概括能力,应从情节入手,抓住文字中时间或地点的不同,区分情节段,了解文章写了人物的哪些事情,仔细阅读作者写人物的文字,分析其作用。
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有二问,彼此是相关的问题。抓住第五段中有“爸爸割腕自杀”和第七段中“便挨家敲邻居的门,希望他们能够来爸爸这里免费剪发”这两句话来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要细心阅读,答案就在文中细微处。平时阅读文章,不仅要注意文章的情节和思想内容,还有稍加注意作者在文章结构上的运用的一些小技巧,比如,铺垫、伏笔、前后照应等,这对自己的写作也有好处。做题时通读文段后,对前后内容要有基本的印象,大致了解作者各段落笔所写,这样可以缩小“搜寻”的范围,做到事半功倍。
小题1: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所问“哪种记叙的顺序”,首先要明确这个知识点,想到有四种记叙的顺序。本文第八段与第十一段都是写孩子帮助爸爸的,而第九段中写“你曾被院里的大孩子欺负过”,显然是运用了“插叙”的方法。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太容易判断出来。阅读文章,明白记叙的顺序很重要,能够使阅读者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前后情节的联系,以读助写,指导写作。做此类题,首先要对知识点“记叙的顺序”要了解,然后从文章前面情节的关系上判断答案。“作用”基本上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有一定的关系。
小题1:试题分析:“最后一段”,“结构”,提示很清楚。“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是不同的。注意运用此知识点判断上的常用语:总结,归结,收束,照应,完整,严谨等。
点评:本题很容易,是常识性问题,一看便知。文字段的作用,一看位置(开头、中间、结尾),二看内容(记事、写人,说理,抒情),“作用”有内容上的“铺垫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抒发情感引起共鸣”“阐明道理,引人深思”“感情升华,突出主题”等,结构上的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总结全文”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