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康福,蔚州人,世为本州军校。祖嗣,蕃汉都知兵马使,累赠太子太师。父公政,历职至平塞军使,累赠太傅。福便弓马,少事后-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康福,蔚州人,世为本州军校。祖嗣,蕃汉都知兵马使,累赠太子太师。父公政,历职至平塞军使,累赠太傅。福便弓马,少事后唐武皇,累补军职,充承天军都监。庄宗嗣位,尝谓左右曰:“我本蕃人,以羊马为活业。彼康福者,体貌丰厚,宜领财货,可令总辖马牧。”由是署为马坊使,大有蕃息。及明宗为乱兵所迫,将离魏县,会福牧小坊马数千匹于相州,乃驱而归。明宗即住,授飞龙使,俄转磁州刺史,充襄州兵马都监。
福善诸蕃语,明宗视政之暇,每召入便殿,谘访时之利病,福即以蕃语奏之。框密使重诲恶焉,常面戒之曰:“康福但乱奏事,有日斩之!”福惧。会灵武兵马留后韩浔,以人情不协,虑为所图,上表请帅,制加福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行凉州刺史,充朔方、河西等军节度。福之是拜,盖重诲嫉而出之。福泣而辞之,明宗曰:“朕遣兵援助,勿过忧也。”因令将军牛知柔领兵送赴镇。行次青岗峡,会大雪,令人登山望之,见川下烟火,吐蕃数千帐在焉,寇不之觉,因分军三道以掩之。蕃众大骇,弃帐幕而走,杀之殆尽,获玉璞、牛马甚多。到镇岁余,西戎皆款附,改赐福耀忠匡定保节功臣,累加官爵。
福镇灵武凡三岁,每岁大稔,仓储盈羡,有马千驷,因为人所谮。安重诲奏曰:“累据使臣所言,康福大有宝货,必负朝廷。”明宗密遣人谓曰:“朕何负于卿,而有异心耶!”福奏曰:“臣受国重恩,有死无贰,岂愿负于圣人,此必谗人之言也。”因表乞入觐,不允。及再上章,随而赴阙,移授彰义军节度使。清泰中,移镇秦州,加特进、开国侯,充西面都部署。天福七年秋,卒于京师,年五十八。赠太师,谥曰武安。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九十一·列传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领财货领:管理B.康福但乱奏事但:只要
C.西戎皆款附款:缴纳钱财D.每岁大稔稔:丰收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福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少事后唐武皇,累补军职 ②明宗即位,授飞龙使  ③谘访时之利病
④臣受国重恩 ⑤到镇岁余,西戎皆款附 ⑥移镇秦州,加特进、开国候,充西面都部署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福家世代为本州军校。他出身官贵人家,擅长骑马射箭,在他年轻时就追随后唐武皇,曾经多次补任军职,充任承天军都监。
B.康福得到明宗的信任的起因是在他担任马坊使时在相州饲养几千匹小坊马,当后唐明宗被乱兵所逼迫流亡逃难时,他驱赶着这些马跟随明宗而去。
C.康福擅长诸蕃语言,用蕃语奏对明宗的谘访,遭到当朝重臣安重诲的嫉恨,最终被安排出京到灵武。行至青岗峡他突袭吐蕃军成功,并在灵武建立业绩,得到加官。
D.康福镇守灵武三年,政绩卓著,因此受到大家的称赞。但安重诲却陷害他要造反,明宗也担心他谋反。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见川下烟火,吐蕃数千帐在焉,寇不之觉,因分军三道以掩之。(5分)
(2)因表乞入觐,不允。及再上章,随而赴阙,移授彰义军节度使。(5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5分)看见下面的平川上有烟火,原来是吐蕃军队数千个营帐在那里,敌人没有察觉到他们,于是康福分军三路袭击他们。(“焉”、“不之觉”、“掩”各1分,整句正确通顺2分)
(2)(5分)于是上表请求入朝觐见,明宗不允许。等到他第二次上表请求后,随即入朝,朝廷改任他为彰义军节度使。(“因”、“表”、“移”各1 分,整句正确通顺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款,诚也。《广雅·释诂一》:真诚;诚恳。
小题2:
试题分析:①②③⑥均是朝廷对康福的提拔和器重;④是康福辩解自己没有异心的理由,不是受器重的表现;⑤则是康福镇守灵武的业绩。
小题3:
试题分析:“因此受到大家的称赞”和原文“因为人所谮”理解相反。
小题4:
试题分析:尽量用直译。第一句:“焉”、“不之觉”、“掩”各1分,整句正确通顺2分。第二句:“因”、“表”、“移”各1 分,整句正确通顺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康福是蔚州(今张家口蔚县)人,他家世代都是本州的军校。他的祖父康嗣,是蕃汉都知兵马使,最终被追赠为太子太师。他的父亲康公政,先后连续担任官职一直做到平塞军使,最终被追赠为太傅。康福擅长射箭骑马,年轻时追随后唐武皇李克用,多次补任军队职务,担任了承天军都监。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之后,曾经对身边的人说道:“我本来就是蕃人,依靠羊马作为生计。那个康福体型相貌丰满肥厚,适合管理财货,可以让他总管马匹放养的事务。”于是让康福暂任马坊使,繁殖了许多马匹。到了后唐明宗被乱兵逼迫,将要离开魏县时,正遇上康福在相州饲养了几千匹小坊马,于是康福就驱赶着这些马跟随明宗而去。明宗即位后,授予康福担任飞龙使,不久康福又转任磁州刺史,充任襄州兵马都监。
康福擅长各种少数民族语言,明宗治理朝政的闲暇时,常常召他进入偏殿,咨询当时朝政的利弊,康福就用蕃语加以奏对。枢密使安重诲嫉恨他,常常当面警告他:“康福你只要敢胡乱奏事,总有一天我会斩了你!”康福十分害怕。恰逢当时灵武的兵马留后韩浔,因为同人相处不融洽,担心被人谋害,就上表后唐朝廷请求派遣主帅,于是,朝廷就命令加封康福为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担任凉州刺史,担任朔方、河西等军节度。康福的这一任命,是因为安重诲嫉恨他,而要把他调离朝廷。康福含泪拜别明宗,明宗对他说:“我会派兵援助你,不要过于忧虑。”明宗于是命令将军牛知柔带兵护送康福前去灵武镇赴任。队伍行军驻扎在青岗峡,正好遇上大雪,康福命人登上山去观望察看,看见下面的平川上有烟火,原来是吐蕃军队数千帐部队在那里,敌军没有觉察到他们,于是康福分军三路袭击他们。吐蕃军队非常惊慌,丢弃帐幕逃走,几乎被杀尽,康福与部下获得很多玉璞、羊马。康福到任之后一年多,西域诸国纷纷诚心地前来归附,后唐朝廷改赐康福为耀忠匡定保节功臣,多次加官进爵。
康福镇守灵武共三年,每年都大丰收,粮仓储蓄充足有余,有四千匹马,于是又被人中伤。安重诲上奏说:“臣经常听使臣说,康福非常富足,必定会背叛朝廷。”明宗秘密派人对康福说:“我有什么对不起你,但你却居然怀有异心!”康福上奏道:“臣接受国君的重大恩惠,甘愿以死报国绝无二心,怎么敢背叛您,这必定是小人的谗言啊。”于是上表请求让他入朝觐见,明宗不允许。等到他第二次上表请求后,随即入朝,朝廷转任他为彰义军节度使。后唐清泰年间,康福转任镇守秦州,加封为特进、开国侯,充任西面都部署。在后晋天福七年(942年)秋天,康福在京师去世,终年58岁。后晋朝廷追赠他为太师,谥号武安。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康福,蔚州人..”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