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祖琏,父诚,世为田农。全义少为县署役夫,尝为令所辱。黄巢起冤句,全义亡入巢军。巢入长安,以全义为吏部尚-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祖琏,父诚,为田农。全义少为县署役夫,尝为令所辱。黄巢起冤句,全义亡入巢军。巢入长安,以全义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巢败,依诸葛爽于河阳,屡有战功,爽为泽州刺史。爽卒,事其子仲方,仲方为留后,表全义为河南尹。梁祖建号,以全义兼河阳节度使,封魏王。性勤俭,善抚军民,虽贼寇充斥,而耕务农,由是仓储积。王初至洛,井邑穷民,不满百户。于麾下百人中,选可使者一十八人,命之曰屯将。每人给旗一口,榜一道,令招农户耕种。民之来者抚绥之,无重刑,无租税,流民之归渐众。王命农隙,选丁夫授以弓矢枪剑,为坐作进退之法。行之一二年,每屯增户。大者六七千,次者四千,下之二三千,共得丁夫闲弓矢、枪剑者二万余人。有贼盗即时擒捕之,刑宽事简,远近归之如市。且耕且战,岁滋垦辟,招复流散,待之如子。五年之内,号为富庶。每农祥劝耕之始,王必自立畎亩,饷以酒食。数年之间,京畿无闲田,编户五六万。乃筑垒于故市,以防外寇。王每喜民力耕织者,某家今年蚕麦善,去都城一舍之内,必马足及之,悉召其家老幼,亲慰劳之,赐以酒食茶彩,丈夫遗之布裤,妇人裙衫。每观秋稼,见田中无草者,必下马命宾客观之,召田主慰劳之,赐之衣物。若见禾中有草,地耕不熟,立召田主集众诘之。民诉以牛疲或阙人耕锄,则田边下马,立召其邻责之曰:“此少人牛,何不众助之?”邻皆伏罪,即赦之。自是洛阳之民无远近,民之少牛者相率助之,少人者亦然。田夫田妇,相劝以耕桑为务,是以家有蓄积,水旱无饥民。天成初,薨于洛阳私第,年七十五,谥忠肃。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全义传》)
【注】冤句:今山东菏泽。梁祖建号:梁太祖朱温建立后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琏,父诚,为田农世:世代
B.爽为泽州刺史表:表彰
C.虽贼寇充斥,而耕务农劝:鼓励
D.由是仓储积殷:富足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全义“善抚军民”的一项是(3分)
①爽卒,事其子仲方 ②每人给旗一口,榜一道,令招农户耕种 ③无重刑,无租税,流民之归渐众   ④五年之内,号为富庶 ⑥赐以酒食茶彩 ⑥选丁夫授以弓矢枪剑,为坐作进退之法
A.①⑤⑥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全义是农家子弟出身,年少时曾在家乡县衙做差役,后来离开家乡,投身黄巢的军队。黄巢攻占长安后,曾任用张全义做史部尚书和水运使。
B.张全义崇尚节俭,勤于政事,尤其喜欢那些勤劳耕作的百姓,如果有人家养蚕种麦比较好,只要距都城不超出三十里地,他都一定亲自骑马前去慰劳。
C.看见谁家地里没有杂草,张全义会下马让随行宾客们观看,并赏赐田主。如果见庄稼中有草,地耕得不松软,就立即叫来田主,并在众人面前责打训斥。
D.洛阳地区的民众在张全义的治理下,百姓们致力于农桑,因此家家有蓄积,即使遇到水旱灾害时也没有出现饥荒的现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耕且战,岁滋垦辟,招复流散,待之如子。
(2)自是洛阳之民无远近,民之少牛者相率助之,少人者亦然。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1)(张全义)一边耕种一边打仗,每年都增加开垦的田地,招回流亡失散的人民,对待他们如同自己的子女。(译出大意给2分,“且”“滋”“流散”各1分。)(2)从此洛阳的百姓无论远近,对缺少耕牛的人家,大家都会去帮助他们;对缺少人力的人家也这样。(译出大意给2分,“无”“相率”“亦然”各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题中,B项解释错误,“表”不是“表彰”之义,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上表(推荐)”。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都表现张全义‘善抚军民’的一项”这一要求,对题中六句话逐个审查。不难发现,①是说诸葛爽死后,张全义又授意诸葛爽的儿子诸葛仲方;④句是说张全义治理洛阳的效果;⑥说的是张全义选民练兵抵御贼寇的做法:它们都不符合题干要求,所以凡含有此三居之一的选项都应排除。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确定正误。题中,C项错误在于:原文是“立召田主集众诘之”,该项所说的“责打”是无中生有。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且”作连词,相当于“一边”;“滋”是增加之意;“流散”即“流亡失散(的)”。第(2)句中的“无”是“无论”之意;“相率”是“一个跟一个、大家都去”之意;“亦然”即“也是这样”。
【参考译文】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祖父叫张琏,父亲叫张诚,他家世世代代都是种田的农民。张全义年轻时在县里做过役夫,曾受到县令的羞辱。黄巢在冤句起兵,张全义逃亡加入了黄巢的起义军。黄巢攻入长安,任命张全义为吏部尚书,兼任水运使。黄巢兵败后,张全义到河阳依附诸葛爽,多次立下战功,诸葛爽上表推荐张全义为泽州刺史。诸葛爽死后,张全义又侍奉诸葛爽的儿子诸葛仲方。诸葛仲方担任留后,上表推荐张全义为河南尹。梁太祖建国,任命张全义兼任河阳节度使,封魏王。张全义生性勤俭,善于安抚军民,虽然到处都是贼寇,但仍然鼓励耕种务农,因此仓库储备富足。全义初到洛阳,市井乡邑穷困的人民不满百户,于是张全义在一百部下之中,挑选可充派遣的十八个人,任命他们为屯将。每个人发给一面旗帜,一张榜文,让他们招抚农户务农耕种。对于归来的老百姓,就让他们安居,不对他们施以重刑,不对他们征收租税,回来的流民日渐增多。张全义命令在农闲时,挑选强壮的农夫,教他们掌握弓箭刀枪的技法,演练起坐进退的实战阵势。推行之后一二年,每屯都增加了户数,大的屯六七千户,次的屯四千户,再次的屯二三千户,一共得到二万多弓箭刀枪技法娴熟的农夫。如果发现有偷窃、抢劫的盗贼就立刻擒获抓捕他们,张全义量刑宽松,处事简约,远远近近归附他的人就像赶集一样。张全义一边耕种一边打仗,每年都增加开垦的田地,招回流亡失散的人民,对待他们如同自己的子女。五年之内,他所治理之地便被号称为富庶之地。每年开始劝勉农户从事农事时,张全义一定要亲自站在田地边,拿着酒食犒劳农人。数年之间,京畿附近就没有了空闲的土地,有五六万在编户口。于是张全义在原来的市区修筑城垒,用来防备外寇。张全义总是喜欢努力耕织的百姓,某家今年养蚕种麦很好,如果在距离京城三十里之内,他都一定要骑马赶去,把这家人全家老幼一起召来,亲自慰劳他们,赏赐酒食茶叶和彩色的丝织品,男人赠送布裤,妇女赠送裙衫。张全义每次观察秋季的庄稼,见到田中没有杂草的,一定要下马让宾客观看,并召来田地的主人慰劳他,赏赐他衣物;如果看见禾苗中有杂草,土地耕种得不松软,就会立即召唤田土的主人来,召集众人责问他。百姓若拿耕牛疲乏或缺乏人丁耕锄来申诉,他就再田边下马,立刻召集他的邻居责备他们说:“这家却少人和牛,(你们)为什么不帮助他家呢?”邻居们都承认错误,他也赦免了他们。从此洛阳的百姓无论远近,对缺少耕牛的人家,大家都会去帮助他们;对缺少人力的人家也这样。田夫田妇,互相鼓励以耕田钟桑为要务,因此家家都有蓄积,发生水灾旱灾都没有饥民。天成初年,张全义在洛阳私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忠肃。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