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艺术的强烈度和吸引力中那种显然的和胁迫性的真实满足,有时会在另外一种意义上——在短促性的意义上——被讥讽为虚假的。据说,这些满足不是真实的,因为它们飞速消逝。“我-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通俗艺术的强烈度和吸引力中那种显然的和胁迫性的真实满足,有时会在另外一种意义上——在短促性的意义上——被讥讽为虚假的。据说,这些满足不是真实的,因为它们飞速消逝。“我们暂时高兴……但不满足。”
  “你现在消费的东西可以使你这一刻暂时满足;……在另一时刻它又会让你贪婪渴望。”然而,这种论证是经不住分析的。首先,从逻辑的层次上说,它完全错误地从某种东西的暂时性中得出它不真实的结论。这种不合逻辑的推论之所以似乎令人信服,不仅因为它具有一个可以上溯到柏拉图的重要哲学谱系,而且因为满足了我们对稳定性的根深蒂固的渴望这个同样强烈的心理动机,这种稳定性被典型地误解为要求完全永恒的确定性。但是,尽管它得到这种强大的和持久的偏见的支持,这个推论显然是错误的。某种仅仅暂时存在的东西仍然是真正的存在,一个暂时的满足始终是一种满足。
  而且,如果我们接受短暂必然虚假这种论点,它可以同样有效地反对高级艺术的满足。对一首十四行诗的阅读或者对一打绘画作品的观看能够给我们永恒甚或持久的满足吗? 当然不能,因为真正审美愉快的确凿特征之一是:在它使人满足的同时也激起。对这种愉快的更多要求。在我们这个不断变化和充满期望的世界中,不存在永久的满足,对于消逝的愉快和期望更多的欲望来说,惟一的终点就是死亡。
  对通俗艺术的另外一个不同的指控,就是通俗艺术作品经受不了时间的检验。它们可以短暂地达到流行音乐排行榜的顶端,但也很快就会丧失娱乐我们的力量,不久就会逐渐被人遗忘;因此,它们的魅力和快乐表现为根本性的幻象。与之相反,高级艺术能够保持它的令人满足的力量。
  但是,这种论证仍然存有严重的缺陷。首先,现在得出结论说这个世纪的通俗艺术经典将不会作为审美享受的对象存活下去还为时过早。相信其中某些通俗艺术会存活下去,比相信许多人仍然在为了愉快而阅读荷马似乎更为容易。其次,我们通常忽略确保高级艺术经典的持久愉悦性有其社会文化和制度上的原因。教育和选择的有效性,在决定我们愉快的对象中起了巨大的但经常被遗忘的作用。在较大的程度上,我们只是享受我们被训练和受条件限制去享受的东西。由于经典长期被系统性地传播,而且对它们的欣赏是通过强有力的教育体制严格地反复灌输的,然而,却从来没有这种有组织的或有影响的体制去传播和保存通俗艺术作品,因此前者作为令人关注的对象因而成为审美享受对象而更好地存活下来,这就不应该有什么大惊小怪了。(选自[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通俗艺术的强烈度和吸引力中那种显然的和胁迫性的真实满足是虚假的。
B.通俗艺术可以使人在这一刻暂时满足,而在另一时刻又会让人贪婪渴望。
C.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在令人满足的同时激起人们对这种愉快的更多要求。
D.通俗艺术经典作为审美对象,一定能够比荷马更加容易阅读而存活下去。
2.下列现象,符合作者所认同的通俗艺术审美特点的有

[     ]

A.但丁的《神曲》被称为“中世纪史诗”,思想深邃,引喻复杂。
B.早期传唱的民歌《茉莉花》,现在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代名词。
C.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曾经传唱一时,但现已渐渐被淡忘。
D.罗琳创作的《哈里·波特》风靡全球,持续热销,欲罢不能。
3.人们对通俗艺术的第二个指控是什么?请分点概括作者对这一指控的批驳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C
2.BCD
3.第二个指控:通俗艺术作品经受不了时间的检验。
  批驳的理由:①现在说通俗艺术不能作为审美对象流传下去还为时过早;
  ②通俗艺术如果能有像高级艺术经典那样具有社会文化和制度上的保证,同样有可能持久地流传。(意对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通俗艺术的强烈度和吸引力中那种显然的和胁迫性的真实满足,有时..”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