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科学家提出新方案:五步走,火星变地球科学家提出了一项宏伟的计划:只需采用五个步骤,用1000年的时间,就可以使火星这颗“红色星-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
科学家提出新方案:五步走,火星变地球
科学家提出了一项宏伟的计划:只需采用五个步骤,用1000年的时间,就可以使火星这颗“红色星球”变成拥有青山绿水的另一个地球。
步骤一:切中“外星环境地球化”的要害
根据朱布林的理论,火星殖民地化将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勘测,这个我们已经开始进行了,但还需载人飞船登陆火星,以揭开火星矿物质、冰层沉淀物和适宜生活环境之谜;接下来,将修建火星基地;最后,将火星建设成一块自给自足的殖民地。
  现在,是开始“外星环境地球化”的时候了。我们假定2150年实施火星地球化工程。要将火星地球化,首先要使火星升温,朱布林将其描述为“用温室效应恢复火星温暖”,他提出了三套行星升温方案。评论家们经过仔细分析,认为前两种方案基本无效,第三种虽然介绍的比较粗略,但还是可以实行的。
步骤二:解放火星土壤中的气体 
最起码30亿年前,火星表面被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所覆盖。现在,虽然残余大量的二氧化碳已经被土壤吸收起来,但只要气候变暖,这些二氧化碳将重获自由。换句话说,火星现在气候又冷又烦人,将气体都吸到土壤里去了,但是“加热”火星的话将迎来一个“二氧化碳行星盛宴”。
为了保证在1000年内完成任务,朱布林说:“火星土壤中解放出来的额外气体将在20年的时间里使气温上升10华氏度,然后一些冰得到融化,水份蒸发,火星气候得到初步改善。”综合考虑这些情况,计算得出,从2150年火星地球化工程开始到2200年短短的50年间,将完成10%二氧化碳的恢复量。
步骤三:“火星花园”开业
2250年,火星地球化工程100周年的时候,第一个四氟化碳生产厂将正式开业,那时火星大气浓度将达到地球的1/5:大约21%的大气中,将含有20%的二氧化碳。届时,火星居民将能够脱掉太空服在火星上行走(虽然仍需要氧气瓶)。这不仅会迎来行星间首次时装秀,而且那时的火星气候将允许种植花草树木、飞机起飞和建造圆顶(这将使氧气管理更为有效)城市。
一旦火星赤道表面温度保持不低于32华氏度,火星上就会有液态水,同时也预示着“火星花园”可以开业了。但是,朱布林提出警告:“一开始肯定不能种植枫树,要先从能光合作用的细菌和地衣养植起。”
步骤四:收获的季节
虽然成长中的植物开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美味可口的氧气,但是存在一个速度问题:如果像地球上那样处理死亡植物的话,腐烂时将会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这将减缓二氧化碳的转化过程。朱布林认为应该为火星居民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小心处理死亡的植物,避免二氧化碳的泄漏。
遗传工程学也将在火星改造过程中一展身手。朱布林希望能够用遗传工程学的方法,培育出具有超级氧气生产能力的植物变种,这样就可以制造更多的氧气了。
步骤五:等上1000年
一切看起来似乎很简单:50年改造大气,50年火星漫步,但是要制造足够火星殖民者呼吸的氧气还要耐心等上1000年。这1000年中,火星居民将不停地耕种和收获,扮演着“大自然的力量”,加速二氧化碳转化氧气的速度,以尽快制造出能让人类直接呼吸的大气。
1.对朱布林的理论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火星殖民地化将分为三个步骤,并且提出了三套行星升温方案。
B.朱布林认为火星上不能种植枫树,火星植物要先从能光合作用的细菌和地衣培殖起。
C.火星土壤中的气体解放出来以后,火星气候就会得到改善,火星升温就可以实现了。
D.朱布林的理论为火星居民找到一个处理死亡植物的办法,从而避免二氧化碳的泄漏。
2.下面的各项中不能作为“火星升温”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火星升温是实现火星地球化的首要条件。
B.“加热火星”能使大量被土壤吸收的二氧化碳得以释放。
C.火星赤道表面温度保持高于或等于32华氏度,火星上才会有液态水。
D.火星土壤中释放出来的气体将在20年的时间里使气温上升10华氏度。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2250年,火星居民就可以脱掉太空服,在火星上自由自在的行走。
B.用遗传工程学的方法可以培育出具有超级氧气生产能力的植物变种,制造出更多的
氧气。
C.按计划只要实施五个步骤,过步1000年,火星就可以变得像地球一样生机勃勃。
D.1000年后,只要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已转化为氧气,人类就可以大规模移居火星。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答案

1.A
2.D
3.C

1.本题考查对概念和文意的理解。B项是朱布林针对火星上种植物的警告,原文是“一开始肯定不能”;C项应为“火星土壤中的气体解放出来以后,火星气候会得到初步改善”,也不能就此肯定“火星升温就可以实现了”;D项原文是“朱布林认为应该为火星居民找到一个解决办法”。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意和筛选信息的能力。ABC三项均可以看作“火星升温”的原因;D项只是火星升温的一个具体表现,并且说法和原文也有些出入,原文为“额外气体”,去掉“额外”二字,意思也就变化了。
3.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的能力。C项的意思可以从第一段中提取,是正确的;A项少了一个必要的条件,即“仍需要氧气瓶”;B项按照文中的表述,此项内容仅是朱布林的希望;D项推断绝对化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科学家提出新方案:..”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