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题3分,共12分)随着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逼近“恐怖”的140美元大关,有一种担忧正在整个地球蔓延。按照世界石油消费量的增长率估算,可能到2040年-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题3分,共12分)
随着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逼近“恐怖”的140美元大关,有一种担忧正在整个地球蔓延。按照世界石油消费量的增长率估算,可能到2040年左右,目前地球上已探明的可采储量就会用光。不断跳高的燃油价格也许将强烈刺激着每一个司机的神经,“明天怎么出行”几乎成了一个灰暗的难题。
毫无疑问,太阳能在与其他多种潜在替代性能源,比如风能、潮汐、沼气等的比较当中,是看上去最为“出类拔萃”的一种,比如分布绝对广泛,清洁而且“采之不竭”等,因而太阳能技术无论在研发还是政策扶持上,都已然成为新能源开发的首选。
但尽管如此,太阳能的推广状况也远远不能说令人满意。为何造成这种状况?被普遍归结为两点技术原因:光电转化效率太低造成的电池板面积巨大,以及工艺不成熟造成的造价高昂。基于这样的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被确定为研发效率更高的光电池板以及降低造价。
不过在我看来,太阳能技术推广缓慢的最主要原因应该不在技术方面,而在利用模式方面。按照目前的利用模式,太阳能主要依靠产品本身背负巨大的光电池板来获取。拿汽车来说,即使不说电池板造成的负载和空间占用的增加,光是其价格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笔“额外负担”。跟使用燃油相比,光电转换设备的购置成本是一次性支出的,不能像燃油那样“用多少卖多少”,处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状态。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次性支付一笔费用,无论绝对价格怎样,对于消费者心理而言,恐怕都是“昂贵”的。
所以,一次性购置成本的存在,应该是太阳能推广的关键障碍所在。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配置机制的问题。把电池板卖给消费者,实际上等于让消费者自己承担转化工作,并且无论消费者的实际消费量多少,一次性投入的成本却是固定的。这样,就取消了消费者“用多少买多少”的权利,相当于被迫改变消费习惯。而产品推广以改变消费者习惯为前提的话,是违反经济规律的。
这样看来,从尊重消费者的传统消费习惯着眼来探索太阳能的推广模式,应该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不妨这样设想:假如汽车的外观不变,并不负载巨大的光电池板,而是变使用燃油为使用电池,当“没电了”的时候,可以随时驶入路边的“充电站”充电,用多少电付多少费,应该不失为一个充分延续既有消费模式的解决方案。而这个模式的关键,其实在于汽车能够配备价格合适的快速充电电池。但就目前来说,这样的电池其能量比起汽车的需要来说仍然有距离。这样看来,新型电池应该获得更多研发投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按照上述构想,能源的一次性来源将不再是关键,或许核能发电将比太阳能更适合成为大规模电能供应的来源。也正因为能源生产过程更加集中,才更有利于利用有效政策引导新能源技术发展的方向。目前,可再生能源已经占到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8%左右,并且还在持续增长,我国已制定了到2020年,一次性能源消费量20%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技术的提高,更需要不断研究合理的社会配置模式,这样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可以设想,如何有效地利用太阳能也许会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再加上持续的投资,我们有理由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
(选自《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12月20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新能源开发的首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能在与风能、潮汐、沼气等的比较当中,分布广泛,清洁且“采之不竭”,因而对太阳能技术的研发,成为当今解决能源危机的第一选择。
B.虽然太阳能已经被列为新能源研发和政策扶持的首选,但是由于技术、推广模式等多方面的原因,太阳能的推广状况还远远不能说令人满意。
C.因为在太阳能利用过程中光电转化效率太低和造价高昂,故太阳能技术的研发和政策扶持的重点是研发效率更高的光电池板以及降低造价。
D.按世界石油消费量的增长率估算,到2040年左右,目前地球上的石油储量就有可能被用光,所以政府重点支持开发新能源,也就在情理之中。
2.对文中“太阳能的推广状况还远远不能说令人满意”的归因,理解全面的一项是(    )
A.造成太阳能推广现状的主要原因,当前普遍归结为两点技术原因:电池板因光电转化效率低而导致面积巨大和造价高昂;作者对此持有异议。
B.太阳能推广状况“远远不能令人满意”是因为当前不能研发出效率更高的光电池板来降低电板造价,以致要消费者被迫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
C.文章认为从尊重消费者的传统消费习惯着眼来探索太阳能技术的推广模式,应该是解决太阳能推广状况还远远不能说令人满意的首要问题。
D.作者认为当前太阳能电板的价格对消费者是一笔额外负担,跟使用燃油相比,太阳能电板的购置成本对于消费者的心理而言显得有些“昂贵”。
1.下列不属于作者推广太阳能设想的一项是(    )
A.使汽车的外观不变,并不负载巨大的光电池板,变使用燃油为使用太阳能电池,消费者可以随时到“充电站”充电,用多少电付多少费。
B.尊重消费规律,取消太阳能电板高昂的购置成本,研发效率更高的光电池板,并想办法提高光电转化效率,降低造价,刺激消费者欲望。
C.尽力提高研发技术,不断研究合理的社会配置模式,充分延续既有消费模式,利用政策引导太阳能技术发展,使太阳能生产过程更集中。
D.由于一次性购置成本的存在,很可能是太阳能推广障碍的关键所在,所以,亟需要一个顺应经济规律充分延续既有消费模式的解决方案。
4.根据原文有关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石油消费量增长率来估算,不断跳高的燃油价格也许将强烈刺激着每一个司机的神经,能源危机在不久之后将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B.随着太阳能研发技术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期汽车能够配备到灵便小巧,价格合适的快速充电电池在高速公路上奔驰。
C.将来某一天,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办法也许很简单,找一块阳光充足的地方,然后设法利用那儿太阳的能量,那么问题就能够得以解决。
D.如果经过多年的不懈研究,加上一群真正有信心的投资者持续投资,所生产出来的高效率、价格低廉的太阳能光电板必将为人们所接受。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答案

1.A
2.D
3.B
4.B

1.A选项从文章第二段可以分析出来。B应该是“大阳能技术已经被列为新能源研发和政策扶持的首选”而不是“太阳能”;C政策具体如何扶持太阳能技术在文中没有具体讲,不能确定,文章中讲的只是“太阳能技术在研发和政策扶持上已成首选”;D文中所讲的是“目前地球上已探明的可采储量就会用光”,同时,这一项也不是对“开发首选”的理解。
2.D选项从文章第四段末尾可以看出;A项中“现状”不同于文中“这种状况”,选项中的“现状”至少应该包括“太阳能技术推广缓慢的状况”和“太阳能技术在研发和政策扶持上都已然成为新能源的首选”等;其后归因错误。B要改变消费者消费习惯并非因为电板造价太高,而是由于推广模式所致。C文章第五段应该是“探索太阳能的推广模式”,而不是“探索太阳能技术的推广模式”。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者使人照着做的标准形式。
3.B“取消太阳能电板的购置成本”不可能。文章当中也没有相关信息,“一次性购置成本”不等于“购置成本”。A从第六段“不妨这样没想……”可以看出;C由文本最后一段不难看出。D从第四段可以看出。
4.B文中并没有给出有关太阳能发展前景的具体时间,无法推出。A选项是对现实的推断,由文章第一段可以推出;C选项并未限定具体时间,从文章末尾看,这是有可能的。D经过努力,生产出高效率、价格低廉的太阳能光电板有可能,为人所接受在情理之中。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题3分,共12分)随着国际原油期货..”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