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2题。(18分)向一棵树致敬吴光辉我始终怀着崇敬之情去读一棵树的历史,去看一棵树的人生。那个秋天的下午,我来到位于江苏淮阴的枚乘故里,远远地看-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2题。(18分)
向一棵树致敬
吴光辉
我始终怀着崇敬之情去读一棵树的历史,去看一棵树的人生。
那个秋天的下午,我来到位于江苏淮阴的枚乘故里,远远地看到院中央的那株八百年树龄的银杏,就一下子被他那一身正气、超然高耸的外表所倾倒,一下子就认定了他是一位树类种族的真君子。他能够让这个红尘滚滚的世界肃然起敬。
他身高二十米,高耸入云,气度非凡,确是树中的伟丈夫,千百年来一直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阅尽人间春色。他那粗约两米的树干呈灰褐色,粗犷而坚韧,干燥而有力,我觉得那就是一位世外高人历经风霜的坚强骨骼。他那枝繁叶茂的华盖结满了沉甸甸的杏果,那肯定就是他清高脱俗的思想内核了。
我流连于古银杏脚下,一片又一片金黄色树叶随风飘落,一阵又一阵沁人肺腑的清香向我无声地袭来。我听到了一棵树在对我娓娓诉说。
如果说八百年的人生使这棵银杏成长为风姿绰约,那么枚乘的《七发》则是为他的华美外表赋予了丰厚的精神内涵。
当我走近枚乘故里,看到门前那块高达二点三米、长达八米的巨大“七发石”横卧在银杏的脚下,我就被这块巨石上毛泽东手书的《七发》所震撼,也为巨石背面的浮雕《安车蒲轮》的枚乘人生所感动。我推想耸立于古运河边的枚亭,肯定就是枚乘当年在创作传世之作《七发》时苦思冥想的地方,这座飞檐翘角的凉亭里至今肯定还残留着枚乘来回踱步的脚印;而“廉风正气厅”里陈列的吴客劝诫楚太子的生动蜡像,就是再现了枚乘在《七发》里精心营造的辞赋意境。当然,最令我陷入深思的还是毛泽东向全党推荐学习《七发》的批示。(注:1959年8月16日,毛泽东作《关于枚乘〈七发〉》的批示。)
枚乘是西汉文景时期最伟大的辞赋家。他的代表作就是这篇被称之为我国最早反腐倡廉檄文的《七发》。楚太子有病,十分疲“惫”。《七发》通过吴国客人前往问候的对话体,告诫贵族集团的高干们,那种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奢华腐败的生活方式是一切病痛的根源。这种病不是用针灸药石所能治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端正自己的世界观,转移自己的情趣。楚太子最终“涊(niǎn)然汗出,霍然病已”。这是我国二千多年前的警示教育经典文章的精髓所在。
毛泽东的告诫确实高瞻远瞩,特别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贪墨之风屡禁不止,现代“楚太子”们层出不穷。究其原因还是枚乘在二千多年就说过的精神匮乏,只抓经济,忽视文化,只考核经济发展,不考核精神文明,轻视“天下要言妙道”。长此以往,势必导致精神空虚,物欲膨胀,“久耽安乐,邪气袭逆”。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建设枚乘故里廉政教育景观,从精神层面形象生动地引导教育,重现“天下要言妙道”,确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创举。
我想正是从这里我才找到了自己为什么一踏上枚乘的故里,就毫不犹豫地断定这株古银杏就是人间真君子的根本原因了。
当我看到“仁者寿厅”里的枚乘青铜塑像时,我便认定那清高脱俗的一代大师形象就是这棵大树的前世,这棵大树自然也就是一代反腐倡廉宗师的化身了。
至此,我走到参天古树的脚下,抬头仰望着他那高大伟岸的身躯,与这位树类种族的真君子久久地对视,浴沐着从他的身体散发出来的清香气蕴,任凭阵阵清香渗透清洗我的五脏六腑。
当要离开枚乘故里时,我站在门前的广场上,久久地注视着这棵千年古树,看到他的全身正迎着秋风夕阳风度翩翩地轻轻摇摆,又有无数片枯黄色伞形树叶默默地四处飞舞。我与他相顾无言。他肯定是在向我挥手告别,他肯定知道我在向他行注目礼。
我在向一棵气质高雅、内涵丰富的树致敬。
19.楚太子和“现代‘楚太子’们”各有怎样的病情?病因是什么?(4分)
20.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如果说八百年的人生使这棵银杏成长为风姿绰约,那么枚乘的《七发》则是为他的华美外表赋予了丰厚的精神内涵。
(2)任凭阵阵清香渗透清洗我的五脏六腑。
21.本文用大量笔墨写“一棵树”,这对文章有哪些作用?请作分析说明。(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9.楚太子(2分):病情,十分疲“惫”。病因,贪图安逸、追求享安乐,奢华腐败的生活方式。
“现代‘楚太子’们”(2分):病情,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贪墨成风(或者:精神空虚,物欲膨胀,“久耽安乐,邪气袭逆”)。病因,精神匮乏,只抓经济,忽视文化,只考核经济发展,不考核精神文明,轻视“天下要言妙道”。
20.(1)如果说八百年的生命历程使这棵银杏生长得高大、粗犷、坚韧、有力、枝繁叶茂、杏果累累、金黄色树叶随风飘落、清香沁人肺腑,那么,《七发》更赋予他重视精神文明、反腐倡廉的丰厚思想内涵。(大意相同即可。)(2)我充分感受着大树所传达出的重视精神文明、反腐倡廉的思想的启发、教育和感召。(大意相同即可。)
21.(1)(3分)“一棵树”一身正气、超然高耸,是“树类种族的真君子”,是同样清高脱俗的一代反腐倡廉大师枚乘的象征,也是重视精神文明,提倡反腐倡廉思想的象征。对“一棵树”的描写,把这一比较抽象的思想化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对“一棵树”的讴歌(议论、抒情)把思想感情表达得形象、深切,从而增强了作品艺术意境和艺术感染力。(大意相同即可。)
(2)(3分)本文由观树起笔,又以向树致敬收尾,使文章具有首尾呼应的特点,结构上更为严谨完满,使文章重视精神文明、提倡反腐倡廉的思想主题更突出或使对一代反腐倡廉大师枚乘那清高脱俗的精神的讴歌赞美之情表达得更热烈真挚。

19.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楚太子和“现代‘楚太子’们”的病情、病因,相似又有差异。应该根据文中表述筛选信息。评分标准:每一方面都是2分,病情、病因各1分。
20.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解释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其最基本工作是:联系语境,破解关键词语(有意味、含有隐含信息的词语)。(1)句是个过渡句,第一分句承上。第二分句启下。其中“丰厚的精神内涵”要根据全文提炼概括。(2)句运用了比喻,破解比喻即可。
评分标准:(1)(2分)要点:第一分句(1分)要说明,“风姿绰约”、“华美外表”的相关内容。答出4个点,即可得1分。第二分句(1分)要说明“精神内涵”的含义。答出“重视精神文明、反腐倡廉”之类的意思,即可得1分。
(2)(2分)“清香”代表“重视精神文明、反腐倡廉”的思想(或《七发》的思想、精神,毛泽东批示的思想意义等),答出,得1分。“任凭”“清洗我的五脏六腑”,大意是充分感受这种思想的启发、教育、感召,答出得1分。
21.本题考查鉴赏艺术特点的能力。应该注意:1.根据文章的表现,判断艺术特点,不要乱猜;应该能够用艺术表现说明艺术特点。文中明确指出“那清高脱俗的一代大师形象就是这棵大树的前世,这棵大树自然也就是一代反腐倡廉宗师的化身了”。2.要善于多角度分析问题,不要“一根筋”。学生日益忽略结构作用。本文首尾均写“一棵树”,用语也遥相呼应,特征鲜明。3.艺术作用也要多角度挖掘,充分说明。
评分标准:(1)答出“象征手法”的具体内容,得2分;指出作用得1分。(2)答出结构特点“首尾呼应”及其具体呈现得2分,如答“铺垫”给1分;指出表意作用得1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2题。(18分)向一棵树致敬吴光辉我始终怀..”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