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①马路墙角的一隅,传出了二胡声。一个搪瓷缸,已碰掉好多瓷,里面盛满了纸币和硬币。二胡的主人是一位盲人。头发并不蓬乱,-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马路墙角的一隅,传出了二胡声。一个搪瓷缸,已碰掉好多瓷,里面盛满了纸币和硬币。二胡的主人是一位盲人。头发并不蓬乱,衣服虽旧,倒也干净整齐。他没有拉《二泉映月》等悲情的曲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纤夫的爱》等欢快的旋律不断响起。“一个瞎子.竞能拉得这么好。”不知谁小声冒出一句。“眼瞎了,心不能瞎呀。”他淡然地回答。
②火车站一角,几位四肢健全者,蓬头垢面,匍匐在地、作揖叩首。有个青年妇女带着孩子,面前的地上用粉笔写了一行字:“孩子饿了,给十元吃饭吧。”还有一位身上挂着一张白纸,上写“父亲病危住院,无手术费,请好心人帮忙”的字样。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白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⑤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范文示例
一、自强者 天助之(57分范文)
天空或许有乌云遮住太阳,但你若踮起脚尖,伸手仍可碰触到温暖;大地或许没有歌声为你在艰难行走中增添幸福感,但仔细倾听,你心中仍有一支歌为你点亮前方的路;万物中或许有一时的不公平,但自强自尊自爱仍会使一切变得美好,心灵的天平会使一切公平。
自强者,自救会使心态平和,活得勇敢有尊严;自强者,天助之,仿佛一切都会为你而变得顺利和美好。
请自强吧,伸手拨开一片片乌云。荷马眼睛早已无法享受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但他深知自己应归得起生命的意义和做人的尊严,从未放弃,成就《荷马史诗》。如同双目失明的街头艺人,荷马内心不死,生命之火不灭,失去了一些权力,但仍有自强的义务。仿佛自强带来的不只是对自己的帮助,也有淡然平和的心态,也更加珍惜做人的机会了。这样原来残疾的人生比一般人的人生更加完整充实,只因对生命的敬重和一颗强大的内心。乌云散去,你会看见前晚束的阳光洒遍大地。
自强是对自尊的保护,是一个人存活在世界上的证明。阿里木是一个在繁华都是顽强生活的新疆人。他早出晚归,卖力工作,而这份工作只是卖羊肉串。微薄的收入和困顿的生活从未击败过他,他内心之希望帮助穷人家的孩子完成学业。不知资助了多少孩子,阿里木的笑容感染了更多的平凡的人。你或许抱怨不公,或许不满足于欲望难以实现,或许憎恶生命,请你看看那阿里木的生活,想想多少比你困难的人在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尊严,抬头挺胸的乐观地生活。尊严是人成为真正的人的保障,四肢健全却作揖叩地乞讨,年纪轻轻却希望他人付出帮助自己。这难以说是自强,更无法说他们还有自尊。自强,是对生命最真诚的尊重。
自强,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爱惜。艾青年少时渴望成为画家,却因国家动乱而被捕入狱。他仍珍爱生命,不践踏自尊,努力写诗唤醒人民的心灵。三毛失去了至爱之人,但她仍自强自爱,积极慈善,关注他人的幸福。这都是自强,体现了自尊,证明了自爱。所以,上天也救助了他们,使他们的人生多彩美好。
自强,拨开一片乌云,唱出生命之歌,不放弃前行。尊重生命的可贵,你定会重见阳光,活出精彩,仿佛一切都因你而顺利,上天也在帮助你。其实,一切都是你的自强拯救了你。
二、人淡如菊自高洁
为什么一个没有生活能力的瞎子能卖艺拉二胡,而四肢健全的人却用丢弃自尊的代价去乞讨呢?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们想不劳而获,而在不经意之间丢失了自尊。只有自尊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实现自己的价值。
“站着的农夫要比跪着的绅士高的多。”这是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很深刻地阐释了自尊的含义。自尊,即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尊是做人的灵魂,是自信、自强的支撑点。自尊,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一个人必需具有的。
自尊者必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让我想到了单雄信,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被唐王抓获,唐王叫他投明,可是单雄信依然因为自尊而抗争到底,直至最后被杀害。正是因为自尊,才得到了朋友们和唐王的尊重,才有了这家喻户晓的故事。
可见,自尊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人心中最基本的道德。若是没有自尊,又何来的项羽的乌江自刎?若是没有自尊,又何来的乔尔丹诺·布鲁诺为保护自己的学说被火烧死?若是没有自尊,又怎么能有江姐的宁死不屈?自尊对于我们来说格外重要,我们必须要有心中的一份尊严。
那么那些没有自尊的人会怎么样呢?汪精卫伪了更大的权力与地位帮助日本侵略中国,被世人所唾弃。还有那些四肢健全却四处乞讨的人,被世人所辱骂……他们在得到个人利益的同时,丧失了作为一个人最宝贵的品格——自尊。
自尊是人之根本,也是国之根本。国家也必须要有国家的尊严,自尊是一个国家的支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中国的国力提高,中国也再不用跟以前一样苟且偷生,1967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随着发展,我国也有了航母,强大的空军与陆军。“自尊”这两个大字更加体现在了中国身上,中国已经从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向着超级大国迈进,有自尊的国家更有实力和活力。
“要穷,穷得像茶,苦中一缕清香。”这是自尊。“要傲,傲得像兰,高挂一脸秋霜。”这是自尊。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要有自己的自尊,要维护自己的自尊,这样才会受人尊敬,受人重视。
所以说,人淡如菊自高洁。


试题分析:
审题:作文题共给了两个材料,而且这两个材料正好是相反的,我们在把握材料时就要从能同时涵盖两个材料的层次上去提取材料的中心。很明显,这两个材料一正一反告诉了我们某个人生道理或某种人生态度:盲人能靠拉琴自食其力,是因为他心明——明白做人的道理,懂得自尊自立;四肢健全的人匍匐乞讨,是因为他们失去了自强的信念。
立意:明白了材料的中心,文章的立意也就不难了。一般地,提倡以材料的中心为作文的中心,这样就可以避免偏题跑题。较好的立意有: ①莫做精神的乞丐;②要做精神的强者;③拾起自己的尊严;④心里要有阳光;⑤面对困境,人要自立、自强(要自食其力 ;要靠自己)等等。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①马路墙角的一..”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