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现至今仍有不少反对者。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他至今每周仍能收到两三封信,这些信旨在证明爱因-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现至今仍有不少反对者。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他至今每周仍能收到两三封信,这些信旨在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错的。
②有人告诉爱因斯坦,有一本名叫《反对爱因斯坦的100位科学家》的书,爱因斯坦回答:“为什么要100位?如果我真的错了,只要有一位能证明我错了就可以了。”
阅读了上面两段话后,你有何感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权威从来不与真理等同
权威是什么?权威能否质疑?权威,就等同于真理么?我们时常会听到媒体报道某某权威作出了伟大的成就,但又有多少人去质疑?又有多少人去挑战权威?  
一个人拥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历我们往往会误认为他所说所为都是真理的践行,但是很多时候,真理并不是为权威服务。勇于突破、勇于挑战的人才更被真理青睐。    
伽利略也许被同时代的人误认为疯子;布鲁诺肯定也受到天主教会的毒害。但是最终这个世界的历史被他们改写了。伽利略揭开了物体下落的真理,挑战了亚里士多德的权威;布鲁诺的日心说最终使天主教会的主教们无地自容。他们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的理性思维。权威只是万千险峰的一个小巅峰,离真理还差得很远,勇于挑战的人坚信真理在更高的某处,并为之而攀登,感受它的光芒。  
爱迪生是人人称道的“发明大王”,可是却固执地相信直流电是不可挑战、无比优越的。最终尼古拉特斯拉却用他的交流电获得了电流之战的胜利。袁隆平不为外国权威所惑,三株“野败”打破了杂交无优势的错误定论。  
每一个时代都有权威,因此总有一些不为时代束缚的人去挑战所谓的权威。他们用独特的视角揭露了权威的谬论,用坚定的信念开辟通往真理的大道。  
“打假斗士”方舟子便是当今时代勇于挑战权威的一朵奇葩。他引爆唐骏“学历门”事件,将这个成功人士的模范打回作假的原形,赶走“基因皇后”张晓宁,揭露其所谓的基因序表成就只是一场剽窃的无耻之举。方舟子让处于同时代的我们清醒过来,用他的行为告诫我们一个浅显却又经常被人所忽略的常识:权威并不总是与真理等同。勇于挑战权威,破除思想迷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用独特的眼光看待问题。
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而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但又有谁知道,29年前的她因发现铝合金排列的反物理现象而引发了极大争议,她因挑战了权威的学说而被斥为疯子。但29年后,她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她的一生都为真理而活,从不为权威停止过。  
权威并不等同于真理。勇于质疑,敢于挑战,真理总是会青睐于你。
点评:文章虽然立意没有过人之处,但贵在符合材料旨意。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展开论述,分析紧扣中心,举例紧扣主题,思路清晰,能辩证的分析,显示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表达畅达,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考场优秀文章。


试题分析:
多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学会“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就是将几则材料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然后着眼于差异之处,立意作文。“异中求同”就是从几则材料中去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然后据此立意作文。综合上面两则材料,考生可以从“质疑的精神”、“面对错误的批评”、“自信”等角度立意。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①爱因..”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