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说。“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美丽的诱惑
自然法则---最美丽的诱惑往往蕴涵着最危险的杀机。------题记
生活充满了诱惑,人们被一次次美丽的诱惑所迷,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贪婪。佛曰:“人生的苦难源于贪婪。”
自然界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穿山甲在蚂蚁出洞前,展开鳞片装死,蚂蚁的贪婪让他们丧失了基本的辨别能力,自以为天上掉下了馅饼,结果是全巢出动,最后无一幸免,都成了穿山甲的美味佳肴。
人世间的事也如出一辙,一些诈骗活动成功的前提就是高额的利润。人们在这样的诱惑下,便丧失了理智,只想着自己的虚幻的不太可能实现的利润。结果弄的倾家荡产,还死心不改。
这一个个血的教训,无不告诉人们贪婪是危险的,贪婪是可怕的。那么,人们如何才能克服这种贪婪,抵挡住这样的诱惑呢?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持平常心,不想任何便宜之事。
可以想象一下,吕布如有一颗平常心,貂禅还能戏到他吗?他最后也不会被曹操所杀,他也会成为轰轰烈烈的历史人物。陈世美如有一颗平常心,他怎么能被荣华富贵所迷惑,他又怎么能抛妻弃子,最后落得千古骂名!
大鱼对小鱼说:那饵不能吃,里面有钩。小鱼也很明白,吃了以后就可能没命了。但有多少小鱼能记住大鱼的话。就是大鱼自己不也是这样吗?明明知道那里面藏有杀机,但一次次他们都照样去吃了。我们每天看到钓者能满载而归不是说明这个问题吗?
鱼毕竟是低级动物,或许它们根本就不具判断能力,所以,它们去吃饵是可以理解的,但人类作为高级的动物,有着超过一切灵长的判断力,但人类却也在做着和鱼一样的事情,那就是被贪婪所迷惑了。
请记住大鱼的话,保持一颗平常心,任何美丽的诱惑在你面前都是会现出原形。


试题分析:
审题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话题作文。我们分析这则材料,可得出话题——“如何面对诱惑”,然后就可以拟出相应的作文题目:如,“正视美丽的诱惑”,“生命与黄金”等,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我们拟定怎样的题目,一定要与所给的材料有关。我们拟题时还可以尽量用些修辞手法,以增强题目的亮点。
立意
文章的立意是关键,一篇文章即使语言很美,如果没有好的立意也会影响作文的成绩。有的甚至被判低分。立意就是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考场作文我们一般要选择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尽管别样的观点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运用起来还是有很大风险的,在没有十分把握的时候,我们一般不要乱用。就这道文题而言,材料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这告诉我们:“最美的东西,也许是最危险的”,“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等,实际上都给我们的立意指明了方向,我们只要稍加整合就是一个很好的立意。例如,只要能抵抗住诱惑,我们才能成功;有一颗平常心,是战胜诱惑的关键所在;做一个理智的少年,拒绝不良的诱惑等,都是很好的立意。
文体选择
作文题目没有对文体作任何限制,原则上我们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我们喜欢的文体进行写作,但就这个作文题目而言,我们认为写成议论比较容易。我们只要围绕“诱惑”的话题,引用一些事例或名言论证我们观点,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行了。如果选用其他文体,所给的材料就不太好用上。当然,把这个材料扩写成一个含有“诱惑”话题的寓言故事,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材料组织
做好上述的准备,我们就开始写作,于是我们就涉及到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一般来说,无论选择哪种文体,我们所用的材料都要本着新颖性、时效性、典型性、权威性的特点。新颖性,就是我们用的材料很新,是近期才发生的,或者不是大家经常用的老材料。时效性,就是我们用的材料能和当今的时事联系起来。典型性,就是我们运用的事例是经典的故事,如,科学家的故事、名人的逸事等。权威性,就是我们运用的事例能被人们认可,一般情况不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材料,因为我们都是普通的人,我们自己的经历很容易被人误解成胡编乱造的材料。
语言整合
考场作文之所以难得高分,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大部分同学都是直接在试卷上写作的,可谓一气呵成。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任何作家也不能做到不经过修改就能写出经典之作来。所以,我们主张作文要先打草稿,至少要列个提纲。有草稿的作文,在往试卷上抄写的时候就有一次修改的机会,也给我们带来美化语言的机会。看那些满分的作文,语言上没有一点破绽,应该是做了一番修改的。考虑到考场时间较紧,最好是先打一部分草稿,等我们的写作灵感来了,就可以往试卷上写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