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个富翁见到一个渔夫在海边垂钓,就关切地说:“你这样怎能赚到大钱?如果我是你,就会想办法买一艘渔船,这样会抓到更多鱼,赚更多钱。-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富翁见到一个渔夫在海边垂钓,就关切地说:“你这样怎能赚到大钱?如果我是你,就会想办法买一艘渔船,这样会抓到更多鱼,赚更多钱。”“然后呢?”“然后我会把赚到的钱再去投资,比如开工厂。”“然后呢?”渔夫继续问。“然后我再去投资,赚更多的钱,我就可以成为更大的富翁。”“你有那么多钱以后干什么?”“然后我可以到夏威夷海滩度假,享受悠闲的生活啦!”“那么,你看我现在不正在享受这样的生活吗?”
许多时候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追求的实质是什么,而只是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便想方设法去实现它,等到得到以后,也许他会发现追求的结果的意义和任何时候的生活一样平凡。
请以“认识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正确追酷,勿丢自我
当今社会,“酷”已成为了广大群众的追求和话题。生活中,我们也开始说类似的话。例如:看见狂飙赛车的人,便会说:“哇噻!简直酷毙了!”
当某人听到一人在念“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时,那人便尖叫“酷--,我要能写出来,那该多棒呀!”……
这样的种种我们会经常看到,听到。当我们在电视机前看明星的演唱会时,他们的一次次装扮都足以让歌迷疯狂。同时,这也是因“酷”而来的!
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这话是:“男女不酷,如同白活。”现实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在扮酷,装酷。剪个鸡冠头;穿个乞丐服;带个大粗链,便认为自己“酷”的要死,但只会让人看后“上吐下泻”!当我们看到寡言少语的人时,也被称为“酷”,模仿明星的也被称为“酷”。
“酷”无处不在。时刻围绕着你。往往有些人为了“酷”而迷失自己,丢失自己!
 如果是这样做,真的很不值得。也许在以后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周杰伦”“潘玮柏”等。到时,我们大家都会觉得累。
做别人,我们永远不会成功;做自己,我们永远是最棒的!
 “酷”只是一个形容词。有时,做自己也会很“酷”。
学习优秀,装扮整齐也是“酷”。只要看你怎样理解。
我认为只要看起来舒服就为“酷”。不要求与众不同,只要求出类拔萃。我喜欢运动,不爱淑女;爱调皮,不爱拘束。我认为这也是“酷”的一种。当我看见在学习中拥有优异成绩的同学时,我认为这也是“酷”的一种。
我希望所有的“酷人类”都在做自己,追求自己本身的“酷”!耍酷,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如果过了,便会让人有视觉上的厌烦,甚至会让人误解。不要特意摆酷,会招来闲言闲语;不要故意装酷,会带来无尽冷眼;不要刻意扮酷,会惹来流言飞语。
总之像陶哲唱的那首歌一样:“哗啦啦……天在下雨,哗啦啦……云在哭泣,哗啦啦滴入我的心……我想再一次再一次回到那个美丽时光里找自己!”追酷者切记:正确追酷,勿丢自我!


试题分析: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从结构上来看,话题“认识追求”是一个动宾短语,立意的重心是“认识”,即对“追求”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而非“追求”,倘若撇开“认识”,只谈“追求”,就失之偏颇而偏题,跑题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个富翁见到一个渔夫在海..”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