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每天看完电视以后,我们总是拿着遥控器对着电视机一按,打着哈欠看着画面消失,画面下方小小的电源灯变成红色,就算关电视了。但是我们很少-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每天看完电视以后,我们总是拿着遥控器对着电视机一按,打着哈欠看着画面消失,画面下方小小的电源灯变成红色,就算关电视了。但是我们很少站起身来,多走两步到电视机前面,用手把电源开关关掉,更别说去拔掉插头了,因为怕那一两秒钟的麻烦。根据调查,一台DVD或是VCD,从买来到报废的周期,有百分之九十的电力就浪费在“待命状态”。
我们的生命里,又有多少时间,跟可怜的DVD和VCD一样,耗在什么事都不做的待命状态?是不是我们可以学会拔掉日常生活的插头,让我们不需要像DVD光盘机那样,在待命中消耗百分之九十的精力,而能够永远在最有效率的全开状态和全关状态?让生命的每个片刻都只有一个开关,全关的时候就完全休息,全开的时候就努力前进,不用消耗在等待。这样,你的人生就省了百分之九十的电。
读完上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等待成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种子播进土里,我们要等着它破土而出;严冬冻僵了我们的思绪,我们要等着春风的到来;母亲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我们要等着他慢慢成熟……很多事物都需要在等待中不断地酝酿,一味不切实际的主动,只能是好高鹜远,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美丽需要等待。野草走过寒冬,只为等待被春风再一次唤醒;青松历经风霜,为的是等待明年的春暖花开;蛹化蝴蝶,需要在等待中完成从最丑陋的毛毛虫到美丽的蝴蝶的蜕变;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只为等待一个月阳光下的欢唱……等待中孕育着美丽,等待中酝酿着重生。
生命需要等待。从最初的胚芽长到枝繁叶茂;从最初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从满树的花香到满树的果实……寒来暑往需要等待。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很可爱,但要等待着它慢慢长大;孩子成才固然可喜,但要等待他十年寒窗后的金榜题名……春华秋实也需要等待。
成功需要等待。鸿门宴上刘邦的隐忍是为了等待着自己羽翼丰满一举击溃敌人的时刻;越王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是为了等待报仇雪耻的机会;诸葛孔明躬耕陇亩是为了等待一个匡扶社稷的明主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很多时候成功就是一种等待的过程。
当然,等待不是消极,而是一种蓄势待发;等待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面对。任何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拔苗助长,只能换来禾苗枯死的结局,不等着成熟就忙着收割的庄稼,最后收获的也只会是一把秕谷;生命不等着孕育成熟就忙着出生,也只会使生命过早地凋落。
是啊,生命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等待。等待不是无所事事,等待不是空想其成,等待不是碌碌无为,等待不是不思进取,等待不能患得患失,等待不能好高鹜远,等待不能放弃,等待不能失意。等待要坚定不移,等待要沉着冷静,等待要一份信念,等待要一份真诚。但自耕耘,莫问收获,努力争取,成功就会在那蓦然回首的灯火阑珊处。


试题分析: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材料作文,要认真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此为中心作文。本材料由讲述看完电视后不关闭电源开关和不拔掉插头的生活习惯说起,谈到了人生命里有很多时间浪费在待命状态,就是说我们生命中无谓的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
写作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构思:“效率”、“人生”、“节约”、“智慧”、“等待”和“生活的艺术”。
从效率的角度去构思:(1)做事应该提高效率,不能浪费时间及其它,(2)要讲求节约2、从人生和生活的角度去构思:(1)人生要讲求艺术,(2)生活要讲求艺术3.从智慧的角度去构思:(1)生活中要有发现的智慧。(2)人生不可过多等待。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每天看完电视以后,我们总是拿..”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