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眼镜告诉了我们:在纠正世界之前,先纠正好自己的眼睛。要求:①选准角度,结合自身体验,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眼镜告诉了我们:在纠正世界之前,先纠正好自己的眼睛。
要求:①选准角度,结合自身体验,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例文】
自省
又逢周末,终于可以回家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奔向了家。
回到家,不见母亲为我忙碌的身影,打开门只见桌上还放着一瓶腌制的萝卜条,萝卜条变形的挤压在空间有限的瓶子中,面目狰狞。我的兴奋劲全没了。因为家里经济拮据,我的胃口又特别大,学校的菜总不够吃,所以母亲每个星期都会为我准备一瓶腌制好的萝卜条。每次在食堂看到别人吃大鱼大肉之际,我心中不免一阵抱怨:我的父母为什么不能这样呢?
傍晚,母亲带着一脸的疲惫回来了,不一会母亲就做好了晚饭。我坐到桌边,看着白得刺眼的豆腐躺在蔫了的青菜之间,我真的后悔回家了。吃饭的时候,母亲亲切的说:“明天要带的萝卜条我已经做好了,在你房间里,走时带上。”我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知道了。”
第二天,看着那装满萝卜条的瓶子我万分生气,我装作无意的将瓶子潇洒地摔在了地上。地上顿时一片紫红,那被腌制的润泽晶亮的萝卜条凌乱的躺在地上,像被遗弃的孩子。我心中一阵舒畅,这周终于可以不吃了。母亲闻声跑了过来,我不满地大声对母亲说:“不就几根萝卜条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母亲抿了抿嘴,将要说的话吞了下去。
傍晚我早早地回到了学校。坐在教室里,看着同学们拎着牛奶、饼干乐呵呵的样子,我什么都没有,心中久久不能平息。
天渐渐地黑了,我落寞地向食堂走去。十月的寒风格外的刺骨,吹得我直打寒颤。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飘过耳边,是母亲。她抱着一箱牛奶和一瓶腌制好的萝卜条,凛冽的寒风吹乱了她的头发,昏黄的灯火 映地她的脸更蜡黄,岁月的刻刀无情地在母亲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印记。
看着眼前的母亲,我的心陡然震颤了起来。是什么让我无端向母亲发火?是虚荣,是求富的心态。寒风中的母亲用她的爱帮我纠正了心态,是她用宽容和体贴让我警醒,让我明白还有比丰富的物质更重要的东西,面对繁华的物质世界,纠正自己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我面有愧疚地接了母亲给我送的东西,不舍地送母亲离开了校园。
第二天下课铃响后,我像快乐的小鸟一样轻快地飞向食堂,骄傲地拿出母亲母亲为我特制的萝卜条,吃得那么津津有味……


试题分析:这则材料中,理解“纠正世界”和“先纠正好自己的眼睛”是关键,这句话大概是说你想要改变世界不合理的事情,你必须先发现不合理的现象,需要用心和眼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改变世界。眼镜是纠正视力的工具,而帮助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知识、世界观、人生观。要分析两者的关系。可以有以下立意:
1)先自省,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才能发现并纠正世界的问题。
2)毋固,毋自我,理智看待世界,才能看清世界。
3)对待他人要平等,不可歧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眼镜告诉了我们:在纠正世界..”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