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材料1】1月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最新年度社会心态蓝皮书,称中国社会信任度低于及格线。【材料2】为什么阿里巴巴能够-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材料1】1月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最新年度社会心态蓝皮书,称中国社会信任度低于及格线。
【材料2】为什么阿里巴巴能够如此壮大(旗下的淘宝和天猫2012年交易额突破1万亿,可以与一个经济大省相提并论)?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说法,那就是让素未谋面的交易双方通过制度设计克服了彼此的不信任:在没有支付宝之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参考例文:
信任机制的力量
信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
说它古老,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明礼为先、诚信为本是做人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训有云:人无信不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
说它现实,是因为当今社会,人人都希望被信任,同时又不敢轻易相信别人,很多商机、财富、幸福在人们的观望与犹豫中悄悄溜走,信任的危机冲击着我们的神经。
提到信任,人们一般会想到品格、道德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其实,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任机制的力量不可小视,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超乎想象。
美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把人类社会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度信任社会”,比如美国、日本;一类是“低度信任社会”,代表则是中国、意大利南部。我们欣慰地看到,有着诚信传统的中华民族,在实际社会经济交往中,不乏诚信。
请看一例。长沙市有家卖日用商品的诚信自选商店,没有收银员,没有摄像头,商品上标着价格,顾客自己挑选商品后,将钱投入收银台的盒子中,一笔买卖就完成了。这家的小店已经营业了近4个月,从来没有小偷光顾过。此事一经曝光,很快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多数人认为:“这样的商店考验的是我们消费者的素质,商家敢这么做就是相信我们,我们当然可以做到。”
“自选自付、无人看管”,虽然对于它的生存状况,还有不少网友表示担忧,但是,这个小店正快乐地经营着,小小自选商店,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经营模式的尝试,也是对建立社会信任机制的一种探索。
这不是绝无仅有。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一个堪称经典的成功范例,那就是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淘宝和天猫之所以会在网购中获得成功,创下一年近万亿的销售额,是因为他们在网络里恢复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他们让素未谋面的交易双方通过制度设计克服了彼此的不信任,他们使用了支付宝。如果没有支付宝来提供担保,保证公平,这样一个市场势必充满混乱,遑论发展壮大?阿里巴巴的经营模式,成功地向我们昭示了信任机制的力量。
不论是在草根小店,还是在成功大企,信任机制建设已经有了让人感喟和欣喜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重建道德规范和化解信任危机中,除了倡导善行、义举,培养社会信任度以外,信任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试题分析:这是两则比较短小的材料作文。两则材料都与“信任”密切相关,审题立意时抓住第二则材料中的“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说法,那就是让素未谋面的交易双方通过制度设计克服了彼此的不信任:在没有支付宝之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来思考即可。实际材料让人思索的是如何让人彼此信任,即建立信任机制的问题,由此可谈信任机制的重要作用。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材料..”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