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位叫马丽的外地打工者在微博中写道:“离家的脚步越来越近,心里不由得一阵怅然。父母的衰老和孤独,让远行的脚步无法义无反顾。”2013年-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位叫马丽的外地打工者在微博中写道:“离家的脚步越来越近,心里不由得一阵怅然。父母的衰老和孤独,让远行的脚步无法义无反顾。”2013年2月13日,春节长假结束,马丽收拾行囊又要出门时,妈妈远远地跑过来拥抱,还没说话就泣不成声。
当今中国,父辈对乡土的坚守和子女们匆匆的脚步,早已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和期盼让我们心中酸痛,我们能停下匆匆的脚步吗?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孝心无价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心里却盘算着最近一直不太景气的生意。
一个小女孩走了进来,整张脸都贴在了橱窗上,仔细地寻找着,过了一会儿,出神地盯着一条蓝宝石项链看。
“我想买给我妈妈,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她说。
店主狐疑地打量着眼前有一双清澈眼睛的小女孩,问:“你有多少钱?”
小女孩马上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袋,小心翼翼地打开,然后将钱摊在手心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不待店主回答,她又说:“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把它当做礼物送给妈妈。我很长时间没见妈妈笑过,我相信妈妈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她肯定会笑得特别的好看,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店主认真地听完,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还在上面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然后对小女孩说:“拿好啊,小心点。”说完拍拍小女孩的头,微笑着目送小女孩满心欢喜、连蹦带跳的身影回家去。
在这一天的工作快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年轻的妈妈,衣着虽简朴但不失韵致,她有一双蓝色的大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这里买的吗?多少钱?”
“本店商品的价格是卖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
妈妈说:“我女儿只有几枚硬币,这条蓝宝项链却货真价实,她绝对买不起的。”
店主笑了笑,一脸的灿烂,轻轻地从妈妈手中接过礼品盒,精心地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回了妈妈的手中。
妈妈愕然。
店主说:“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孝心无价,更何况,她还付出了她所积攒的一切。”
“谢谢。”年轻的妈妈含泪说完,又笑了,有一滴泪在她眼角绽放光芒,晶莹剔透,就像蓝宝石。


试题分析:中国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不能两全的不是“忠”和“孝”,而是父母亲情与事业追求之间的无法协调。我们一方面要珍惜和父母的每一天,孝顺父母,另一方面又不能停下我们的脚步。我们为学习,为工作,为事业而奔忙。也许正是这种拼搏和对理想的追寻,才构成了中国社会向上的动力。因此材料可围绕孝心,拼搏,事业与亲情的关系等角度立意。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位叫马丽的外地打工者在微..”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