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错觉(印度)泰戈尔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品读这首小诗,你有哪些联-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错 觉
(印度)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品读这首小诗,你有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幸福的错觉
我的子民们,幸福不在天涯,而在智者的心中。
                                                                   ——《圣经?旧约》
河的此岸渴望着对岸的幸福,但河的彼岸却又渴望此岸的幸福——泰戈尔的短诗《错觉》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人都追求着隔岸的美丽,却忘了自己脚下这一方幸福。
在我看来,追求幸福本无非议,但若一味沉浸在追求的状态而忘记了享受幸福,那就太可悲了!我们应该忘记那些飘渺的幸福,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感动。
向往别人的幸福是愚蠢的。
舒婷的《神女峰》写道:“金龟子,仲夏梦,交织在一起,伫立江畔万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夜。”人人津津乐道于神女的传说,渴望那一份幸福,却没看到神女的叹息:光环下的她,何尝不渴望凡人之情!可惜,就连爱人的怀抱也只能是奢望。可见,幸福的双方各有苦衷,幸福背后也许是一场辛酸。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也曾让我感动。百战百胜、纵横无敌的孙悟空人人羡慕,可是,面对挚友的死去,他无能为力,面对爱人的追问,他只能沉默——神性的代价是失去美好的感情。最终,驾着七彩祥云也只能看着爱人死于怀中;法力无边也只能享受一拥的离别。他,其实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幸福。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何必过分在意他人的幸福呢?
追求自己的幸福是睿智的。
自古以来,名利二字吸引无数人投入,成为人们的“幸福”所在,其实,这两字其实是在吞噬着人们的美好灵魂!有些智者深谙此理,于是跳出了红尘名利,寻得了真正的幸福。陶渊明布衣蔬食栖于田园,淡泊了喧哗,收获了宁静。林逋梅妻鹤子,悠然吟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苏轼仕途不顺,但他仍乐天知命,“从此不系舟,江海寄余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们都是聪明人,不随世俗,寻找自己的幸福,从而使得它们的生命无比厚实,精彩。
可惜,总有些人随波逐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一心向往别人的地位,却不肯从自身开始做起。总是绷紧了弦去关注别人,怕有一天会心碎的。
学会欣赏自己吧!你也有着别人羡慕的地方。尽情去挥洒你的人生激情,何愁得不到幸福!别人的,就由它去吧;你的生命由你自己创造,不要沉迷于幸福的错觉!
停止追梦吧!醒了,就该继续上路。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忘却对岸那道迷离的风景,踩着自己踏实的脚印,去寻求自己的幸福吧。


试题分析:
1.材料解读
泰戈尔在小诗《错觉》中,巧妙刻画了河的此岸和彼岸“忽视自身拥有而互相歆羡对方不已”的生动形象,借此反映和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盲目艳羡别人而无端自卑自怨”的心理现象。从题目“错觉”可以看出,诗人无意彻底否定或批判谁,只是把这种现象客观地表现出来,引发读者的深层次思考,启迪世人客观冷静地对待自己与他人所拥有的优势,不必自添烦恼;进而树立自尊自信,给自己快乐和幸福感。
诗歌里,我们也完全可以读出这么一层含义:幸福快乐的感觉来自于自己的平和心态,别人未必如你想象的那样幸福美好。我们有个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克服心理错觉,是让我们成熟起来的一门必修课。
2.文体选择
作文说明中提到“自定文体”,表明没有固定的文体限制。结合自己的审题立意,依据“最好表达”的原则,充分展示自己的精彩,这应该是应考的窍门。
无论写议论文,还是写记叙文,或是其他文体,都要注意文体特征,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3.立论角度与主题方向
在教材必修3《多思善辩,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这个作文专题里,有关于立论角度的训练,学生应该不陌生。读懂了题前材料(这首诗),立论或确定主题方向就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错觉的危害与对方的美。由于盲目歆羡对方(对手),增加了自己心理负担,减少了自己的快乐幸福感,这不是竞争与危机意识,而是缺乏自信的自卑表现。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国家,都要预防和克服这种盲目心态。而如果对方真的有值得向往和学习借鉴的地方,我们当然不能妄自尊大,而应该甘当小学生了。
快乐幸福感。我们最大程度的幸福感不是盲目无知和自我陶醉,也不是夜郎自大,不思进取,而是冷静客观地对待自己生活(或者其他拥有)所建立起来的幸福感(满意度)自信。盲目歆羡对方而让自己减少甚至丧失快乐幸福感是一种人性的悲哀。正确把握盲目自满与充分自信的区分,才能让我们的生活趋向更加精彩和幸福,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富强,才能使我们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自信与自知。自信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是无处不在的,自信的重大意义也是深入人心的。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事例,完全可以具体诠释“应有的自信于学习、事业乃至人生的重要意义”;援引古今中外高度自信觉悟者的典型事例也能雄辩地说明自信于人生或国家的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俄国是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鞋子好不好,只有穿鞋的人知道。”这就是对于我们国家制度和治国方略的高度自知和自信。
克服心理错觉。当今中国社会是个国际化进程中的急剧变化的社会,特别是社会透明度和言论自由度的提高,对国民接收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克服盲目相信、盲目跟风、盲目崇拜、妄自菲薄等诸多心理错觉和行为偏差刻不容缓!
写作提示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面对这类有一定思辨性的材料,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写议论文,所以,议论文肯定是此次考场作文的主角。
如何写好议论文?首先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整体构思:中心论点是什么?从哪些角度展开论述?选用哪些论据?如何使用论据?有人说先打个腹稿,其实,在实际操作中,草拟一个“构思提纲”更好,那样可以有效控制因为紧张而产生的行文随意性。然后才是考虑和进行开头、结尾、语言把控的问题。根据历次作文判卷情况看,学生考试作文模式化倾向明显,比如论据的高度类似,结构的大致一样,语言表达上的所谓文采等等:这样的文章难以企望高分。作文确实有一定的套路,但是千万不能写成了“国标舞”;文采是学生语言修养的重点内容,但是一定不能追求没有严密逻辑思想的语言外壳;论证过程是议论文的核心,学生必须要弄清楚议论文中的“论证”不同于数理逻辑中的线性“证明”。根据已经进入高考倒计时的实际情况,议论文备考重点应该突破审题和论据表述这两个瓶颈,只要老师做出“四两拨千斤”的示范性修改,大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增分效果。
本次作文选写记叙文也是很好写的,就是把审题得到的“思想主题”融合在具体的完整叙事中。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实:有的人遇事就发长篇大论,直抒己见;有的人任何时候都是让事实去说话,以行代言。所以,善于观察思考的学生完全可以用记叙文的形式去完成议论文的说理任务。我们读过的小说、寓言故事,哪个不是大道理的载体,哪个不让我们读后击节称赞啊!当然,写好记叙文,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整体构思上“提纲”不可少,如文章中心、记叙要素、结构技巧、语言运用等,严防动笔后信马由缰而不可收拾;二是“自我警示”要有:如篇幅范围、人事真实性、情感事理的自然性等,努力写出“农家乐式”的清新文章;三是追求境界,力求突破自我,直指高分(相对和绝对)目标。近年来高考记叙文屡被鼓励,好的文章也被公布,选择写记叙文不是时髦问题,应该是明智之举。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错觉(印度)泰戈尔河的此岸暗..”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