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假如遭遇一场千年不遇的极寒,你被迫躲进图书馆,只能焚书取暖,你会先烧哪些书?作家马伯庸的选择是将成功学、励志书、生-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假如遭遇一场千年不遇的极寒,你被迫躲进图书馆,只能焚书取暖,你会先烧哪些书?作家马伯庸的选择是将成功学、励志书、生活保健书、明星自传等列为首选。近日,马伯庸的一篇短文《焚书指南》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许多网友认为这类图书太多太滥又缺乏营养,烧了也不可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习作例文】
读书要有选择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著名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也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为何如此重要呢?你若不读《上下五千年》怎知越王勾践忍辱负重、以屈求伸,从而得到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启示呢?如果不读《鲁宾逊漂流记》何来要独立生存、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的优良教训?倘若不读《韩非子》又如何得知郑人买履的故事并以此为鉴,不再重蹈郑人的覆辙?如果不读《吕氏春秋》你又如何鉴往知来,警醒自己不能像刻舟求剑中楚人那样不根据客观事实灵活变通呢?
确实爱读书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可盲目读书、不会选择,则又使这一好习惯变成坏毛病了,这是我们许多人在学习中都会犯的错。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我们必须学会这样的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俄国另一位作家屠格涅夫也曾告诉我们:“不要读信手拈来的书,而是要严格加以挑选。”读书要有选择,不仅因为书籍很多,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更重要的是书籍中良莠不齐。不加以选择地读书,很可能读了一堆“垃圾书”,不但白白浪费了精力,还使自己思维混乱、趣味变得低下。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馆我们又应该如何抉择呢?
首选当然是各类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是一种智慧的积累,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的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还能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既然有那么多好处,读书的第一选择自然非优秀的文学作品莫属。
第二自然是内容丰富的科普书,各种科普书籍可以让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习各种必备的生活技能,了解各种的生活常识。不至于对自然科学一无所知,也不至于像井底之蛙一样,只知道大自然的冰山一角,从此成为一个无知的且不会各种生活技能的庸人。用心阅读科普书籍对深入的了解大自然,以及生活是一件大有益处的事情。同时科普书籍能让你的知识更加渊博,从而成为别人眼中百事通。
第三名嘛,想来想去还是应该为工具书,翻翻你家的所有书籍,总能找到一些工具书,例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之类的。说到工具书的好处,我想你应该很深的感想,当你在阅读有些的文学作品时,你是否常常会发现你不认识的字,那么是谁帮助你认识这个字地呢?当然是工具书。也许你在写作时碰上一个你会读且明白其意思,就是不会写的字,你急得焦头烂额是谁帮助了你?当然是工具书。这工具书的好处当然不言而喻,在这也不浪费时间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摒弃自己盲目读书的坏毛病,做到有选择,有目的地读书。这样,我们不但在读书学习中学到我们想要的知识,也不至于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试题解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要仔细阅读材料,以此确定正确立意。材料主要讲对书的取舍,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人要多读些经典,享受经典带来的快乐。②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涵养。③图书同质化、粗制滥造、质量低劣不可取。④这几类图书的盛行隐喻了时代的特征,打下了朝代烙印。⑤一个正处于高速发展和急剧变动中的社会,读者的阅读倾向于实用和功利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毕竟,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发展到仅为享受而读书的阶段。⑥出版界为读者提供精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路。⑦学会选择,读其中的优秀之作,等等。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假如遭遇一场..”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