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若AB//DC,AD=BC,对角线BD、AC把梯形分成了四个小三角形。(1)列出从这四个小三角形中任选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可能情况,并求出选取到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九年级数学

首页 > 考试 > 数学 > 初中数学 > 列举法求概率/2019-05-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若AB//DC,AD=BC,对角线BD、AC把梯形分成了四个小三角形。
(1)列出从这四个小三角形中任选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可能情况,并求出选取到的两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概率是多少(注意:全等看成相似的特例)?
(2)请你任选一组相似三角形,并给出证明。
题型:解答题  难度:偏难

答案

解:(1)任选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可能情况如下六种情况:
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④,③④,
其中有两组(①③,②④)是相似的,
∴选取到的二个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概率是P=
(2)证明:选择①、③证明,
在△AOB与△COD中, 
∵AB∥CD,    
∴∠CDB=∠DBA,∠DCA=∠CAB,    
∴△AOB∽△COD,
选择②、④证明,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DAB=∠CAB,
∴在△DAB与△CBA中有
AD=BC,∠DAB=∠CAB,AB=AB,
∴△DAB≌△CBA,
∴∠ADO=∠BCO,
又∠DOA=∠COB,
∴△DOA∽△COB。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若AB//DC,AD=BC,对角线BD、AC把梯形分..”主要考查你对  列举法求概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列举法求概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考点名称:列举法求概率

  • 可能条件下概率的意义: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中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
    等可能条件下概率的特征:
    (1)对于每一次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有限的;
    (2)每一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 概率的计算方法:
    (1)列举法(列表或画树状图),
    (2)公式法;
    列表法或树状图这两种举例法,都可以帮助我们不重不漏的列出所以可能的结果。

    列表法
    (1)定义:用列出表格的方法来分析和求解某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2)列表法的应用场合
    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两个因素, 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

    树状图法
    (1)定义: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的方法叫做树状图法。
    (2)运用树状图法求概率的条件
    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考点名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 相似三角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互为相似形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例如图中,若B'C'//BC,那么角B=角B',角BAC=角B'A'C',是对顶角,那么我们就说△ABC∽△AB'C'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基本判定定理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或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3.一定相似:
    (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1:1)
    (2).两个等腰三角形
    (两个等腰三角形,如果其中的任意一个顶角或底角相等,那么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3).两个等边三角形
    (两个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60度,且边边相等,所以相似) 
    (4).直角三角形中由斜边的高形成的三个三角形。

  • 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
    证两个相似三角形应该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是文字语言的“△ABC与△DEF相似”,那么就说明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可能没有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而如果是符号语言的“△ABC∽△DEF”,那么就说明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写在了对应的位置上。
    一、(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是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定理,是以下判定方法证明的基础。这个引理的证明方法需要平行线与线段成比例的证明)
    二、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成比例,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四、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五(定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六、两三角形三边对应垂直,则两三角形相似。
    七、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两三角形相似。
    八、由角度比转化为线段比:h1/h2=Sabc

    易失误
    比值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如:AB/EF=2
    而比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如:AB/EF=2:1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