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医务室对七年级学生的用眼习惯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空缺的部分反映在表2的扇形图和表3的条形图中.编号项目人数比例1经常近距离写字36037.50%2经常长时间看书3长-数学

首页 > 考试 > 数学 > 初中数学 > 条形图/2019-1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学校医务室对七年级学生的用眼习惯进行调查.
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空缺的部分反映在表2的扇形图和表3的条形图中.
编号 项  目 人数 比例
1 经常近距离写字 360 37.50%
2 经常长时间看书
3 长时间使用电脑 52
4 近距离地看电视 11.25%
5 不及时检查视力 240 25.00%
(表1)
请把三个图表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档

答案

表一:200,20.83%;5.42%;108;
表二:编号一 37.5%;编号二 20.83%.
表三:编号一 360; 编号四 108.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学校医务室对七年级学生的用眼习惯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主要考查你对  条形图,扇形图,统计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条形图扇形图统计表

考点名称:条形图

  • 条形图定义: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条形的宽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把这些条形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它可以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

  • 条形图特点:
    (1)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描绘条形图的3要素:组数、组宽度、组限。
    1.组数
    把数据分成几组,指导性的经验是将数据分成5~10组。
    2.组宽度
    通常来说,每组的宽度是一致的。组数和组宽度的选择就不是独立决定的,一个经验标准是:
    近似组宽度=(最大值-最小值)/组数
    然后根据四舍五入确定初步的近似组宽度,之后根据数据的状况进行调整。
    3.组限
    分为组下限(进入该组的最小可能数据)和组上限(进入该组的最大可能数据),并且一个数据只能在一个组限内。
    绘画条形图时,不同组之间是有空隙的;而绘画直方图时,不同组之间是没有空隙的。

    使用条形图的情况:
    轴标签过长;
    显示的数值是持续型的。

  • 条形图具有下列图表子类型:
    簇状条形图和三维簇状条形图  簇状条形图比较各个类别的值。在簇状条形图中,通常沿垂直轴组织类别,而沿水平轴组织数值。三维簇状条形图以三维格式显示水平矩形,而不以三维格式显示数据。

    堆积条形图和三维堆积条形图  堆积条形图显示单个项目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三维堆积条形图以三维格式显示水平矩形,而不以三维格式显示数据。

    百分比堆积条形图和三维百分比堆积条形图  此类型的图表比较各个类别的每一数值所占总数值的百分比大小。三维百分比堆积条形图表以三维格式显示水平矩形,而不以三维格式显示数据。

    水平圆柱图、圆锥图和棱锥图  水平圆柱图、圆锥图和棱锥图可以使用为矩形条形图提供的簇状图、堆积图和百分比堆积图,并且它们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显示和比较数据。唯一的区别是这些图表类型显示圆柱、圆锥和棱锥形状而不是水平矩形。

  • 制作条形图的步骤:
    (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一般整理成表格形式;
    (2)画出横轴、纵轴,确定它们所表示的项目,选定标尺,按一定比例作为长度单位,长短要适中,根据数据的大小对应标出;
    (3)画直条,条形的高与数据的大小成比例。条形的宽度、间隔要一致;
    (4)写上统计总标题、制图日期及数量单位。

考点名称:扇形图

  • 定义
    用圆的面积代表事物总体,以扇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的比值表示个项目占总体的百分数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 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作用:
    能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与比例。

    扇形面积与其对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是:
    扇形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
    扇形面积越小,圆心角的度数越小。

    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是:
    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度
    扇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圆柱形的。

  •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并计算出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数;
    (2)根据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数,计算出各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3)取适当半径作圆,按圆心角将圆分成几个扇形;
    (4)对应标上各部分名称及占总体的百分数。

考点名称:统计表

  • 统计表定义:
    是表现数字资料整理结果的最常用的一种表格。是由纵横交叉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
    统计调查所得来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得到说明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中,就形成“统计表”。
    作用:
    ①用数量说明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用数量把研究对象之间的变化规律显著地表示出来。
    ③用数量把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别显著地表示出来。这样便于人们用来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

  • 统计表构成及格式:
    一般由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
    ①表头应放在表的上方,它所说明的是统计表的主要内容。
    ②行标题和列标题通常安排在统计表的第一列和第一行,它所表示的主要是所研究问题的类别名称和指标名称,通常也被称为“类”。
    ③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下方,主要包括资料来源、指标的注释、必要的说明等内容。
    结构:
    ①总标题――概括统计表中全部资料的内容,是表的名称。
    ②横行标题――表示各组的名称,它说明统计表要说明的对象,是横行的名称。
    ③纵栏标题――表示汇总项目即统计指标的名称。
    ④数字资料――是各组、各汇总项目的数值。列在各横行标题与各纵栏标题交叉处,即统计表的右下方。
    内容构成:
    主词――是说明总体的,它可以是各个总体单位的名称、总体各个分组名称。行式上表现为横行标题。
    宾词――是说明总体的指标名称和数值的。形式上表现为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

    统计表分类:
    统计表形式繁简不一,通常是按项目的多少,分为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两种。只对某一个项目数据进行统计的表格,称为单式统计表,也称之为简单统计表。统计项目在2个或2个以上的统计表格,称之为复式统计表。
    1、按作用不同:统计调查表、汇总表、分析表。
    2、按分组情况不同: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
    ①简单表:即不经任何分组,仅按时间或单位进行简单排列的表。
    ②简单分组表:即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的表。
    ③复合分组表:即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组的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