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中学初三某班的同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该班班长在篮球场对自己进行篮球定点投球测试,下表是他的测试成绩及相关数据:(1)请将数据表补充完整;(2)画出班长进球次数的频率-九年级数学

首页 > 考试 > 数学 > 初中数学 > 统计表/2019-1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异同:
一、相同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都是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二、不同点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求法不同
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它的求出不需或只需简单的计算。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必计算就可求出。

3、个数不同
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具有惟一性,但众数有时不具有惟一性。在一组数据中,可能不止一个众数,也可能没有众数。

4、呈现不同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它不是数据中的原始数据。
中位数:是一个不完全“虚拟”的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排序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是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但在数据个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与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相等,此时的中位数就是一个虚拟的数。
众  数: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 ,它是真实存在的。

5、代表不同
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 “平均水平”。
中位数:像一条分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

6、特点不同
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时,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平均数会降低。
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 。

7、作用不同
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数据代表值,比较可靠和稳定,因为它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反映出来的信息最充分。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整体平均情况,也可以用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因此,它在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等。
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因为它只利用了部分数据。但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
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因为它也只利用了部分数据。。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 中位数、众数的求法:
    中位数:
    ①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
    ②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
    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居于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才是中位数。

    众数:找出频数最多的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几个数据。

  • 考点名称:利用频率估算概率

    • 在同样条件下,做大量的重复试验,利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注:
      (1)当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一般用统计频率的方法来估计概率;
      (2)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数学依据是大数定律:当试验次数很大时,随机事件A出现的频率,稳定地在某个数值P附近摆动.这个稳定值P,叫做随机事件A的概率,并记为P(A)=P。
      (3)利用频率估计出的概率是近似值。

    考点名称:折线图

    • 定义: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

    • 折线图特点:
      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可以用来作股市的跌涨和统计气温。

      折线图具有下列图表子类型:

      折线图和带数据标记的折线图 折线图用于显示随时间或有序类别而变化的趋势,可能显示数据点以表示单个数据值,也可能不显示这些数据点。
      在有很多数据点并且它们的显示顺序很重要时,折线图尤其有用。如果有很多类别或者数值是近似的,则应该使用不带数据标记的折线图。

    • 几种折线图区别:
      堆积折线图和带数据标记的堆积折线图:
      堆积折线图用于显示每一数值所占大小随时间或有序类别而变化的趋势,可能显示数据点以表示单个数据值,也可能不显示这些数据点。如果有很多类别或者数值是近似的,则应该使用无数据点堆积折线图。
      提示:为更好地显示此类型的数据,您可能要考虑改用堆积面积图。

      百分比堆积折线图和带数据标记的百分比堆积折线图:
      百分比堆积折线图用于显示每一数值所占百分比随时间或有序类别而变化的趋势。

      三维折线图:三维折线图将每一行或列的数据显示为三维标记。
      三维折线图具有可修改的水平轴、垂直轴和深度轴。

    • 制作折线图的步骤:
      (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
      (2)作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纵轴都标上单位长度,取长适当;一般横轴表示时间(或先后次数),纵轴表示时间序列数据;
      (3)根据数据描点。并按先后顺序将点用折线连接起来。

    • 折线图制作技巧:
      1.“字体”的处理
      建议:取消图表的字体“自动缩放”功能,这样可防止在变动图表大小时,图表项的字体发生不必要的改变。
      取消所有图表项的“自动缩放”功能,要取消所有图表项的字体“自动缩放”功能,取消图表区的“字体缩放“功能即可。可通过双击图表区,并调出“图表区格式”对话框,切换到“字体”选项卡,取消“自动缩放”前面的复选框的选择,这样便是取消了所有图表项的字体缩放功能,然后分别对各图表项的字体按需要设定字体大小。
      2.“网格线”的处理
      使用“折线图”或“散点图”时,尤其要注意淡化网格线对数据系列的影响,可取消网格线或是将其设为虚线,并改为浅色。
      3. 数据系列格式的设置
      一般不使用默认的格式设置,根据自己的需求改变“线形“或是“数据标记”及“填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