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过掷硬币的实验,掷一枚一元硬币4040次,结果正面(有国徽的一面)向上的次数为2048次,则正面向上的频率是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数学

题文

有人做过掷硬币的实验,掷一枚一元硬币4040次,结果正面(有国徽的一面)向上的次数为2048次,则正面向上的频率是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中档

答案

掷一枚一元硬币4040次,结果正面(有国徽的一面)向上的次数为2048次,
则正面向上的频率是2048÷4040≈0.51.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有人做过掷硬币的实验,掷一枚一元硬币4040次,结果正面(有国徽的..”主要考查你对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频数与频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频数与频率

考点名称: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 近似数:
    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
    如:我国的人口无法计算准确数目,但是可以说出一个近似数。
    比如说我国人口有13亿,13亿就是一个近似数。

    有效数字:
    是指从该数字左边第一个非0的数字到该数字末尾的数字个数(有点绕口)。例如:
    3一共有1个有效数字,0.0003有一个有效数字,0.1500有4个有效数字,1.9×103有两个有效数字(不要被103迷惑,只需要看1.9的有效数字就可以了,10n看作是一个单位)。

    精确度: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1)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规定有效数字的个数,也是对近似数精确程度的一种要求。

  • 有效数字注意:
    ①近似数的精确度有两种形式: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②对于绝对值较大的数取近似值时,结果一般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如:8 90 00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得8 903 000≈8.90×106
    ③对带有计数单位的近似数,如2.3万,他有两个有效数字:2、3,而不是五个有效数字。

  • 有效数字的舍入规则:
    1、当保留n位有效数字,若后面的数字小于第n位单位数字的0.5就舍掉。
    2、当保留n位有效数字,若后面的数字大于第n位单位数字的0.5 ,则第位数字进1。
    3、当保留n位有效数字,若后面的数字恰为第n位单位数字的0.5 ,则第n位数字若为偶数时就舍掉后面的数字,若第n位数字为奇数加1。
    如将下组数据保留三位
    45.77=45.8                               43.03=43.0
    38.25=38.2                               47.15=47.2

考点名称:频数与频率

  • 频数: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为频率。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

  • 频数
    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一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的测量值的数目。
    如有一组测量数据,数据的总个数N=148最小的测量值xmin=0.03,最大的测量值xmax=31.67,按组距为△x=3.000将148个数据分为11组,其中分布在15.05~18.05范围内的数据有26个,则称该数据组的频数为26。

    频率
    如在314159265358979324中,‘9’出现的频数是3,出现的频率是3/18=16.7%
    频数也称“次数”,对总数据按某种标准进行分组,统计出各个组内含个体的个数。而频率则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
    在变量分配数列中,频数(频率)表明对应组标志值的作用程度。
    频数(频率)数值越大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反之,频数(频率)数值越小,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