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谈阅读教写作:真正思考语文课的出路问题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10-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名师谈阅读教写作:真正思考语文课的出路问题

名师谈阅读教写作:真正思考语文课的出路问题

作者:廖玉蕙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0692966

定价:

出版时间:2012-07-01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名师谈阅读教写作:真正思考语文课的出路问题 本书特色

《名师谈阅读教写作:真正思考语文课的出路问题》是作者几十年经验的总结,给语文教师新的教学理念,让他们拓宽思路去探索;教会学生取得语文高分同时,学会思考,感悟生活,看清真相。《名师谈阅读教写作:真正思考语文课的出路问题》是一本让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的书,可以举一反三,延展其他学科老师和学生阅读。

名师谈阅读教写作:真正思考语文课的出路问题 目录

序1 奇文共欣赏孙长礼/007
序2 3D老师又“生”了 苏兰/009
序3 微笑从哪里来 林恕全/011
自序 怎么欣赏?怎么写?/013
**部分阅读是情商开发的过程
多元解读的能力从何而来/018
阅读一本书的几个策略 以阅读蒋勋《孤独六讲》为例/019
少年王冕如何布局他的人生解读《王冕的少年时代》/029
从极短篇看人生悲喜以《天使与软糖》和《永远的蝴蝶》/038
九弯十八拐式的寒喧应酬林语堂《冬至之晨杀人记》/047
浅近语言,深远寄托王鼎钧《生生不息》、《注意差异》/055
未知的恐惧雷骧《小书》/060
泼墨点染,意境尽出简媜《风中的白杨树》/067
时光过于抽象,流速过于安静黄信恩《时差》/073
维护主动抉择的尊严米尔《出走》/081
第二部分写作就是自我与周遭的对话
从粗豪中找到细致扩写的方法/092
衔接无间的节奏掌握 续写的策略/103
视觉与感觉的结合 看图说故事/108
脚踏四方,文写八面报道的撰写/l l9
纸短情长极短篇/125
以殊相写共相亲情散文/135
轻松看电影,用心写文章/141
添枝加叶或翻案补恨古典与历史改写/152
第三部分思考培养不一样的创造力
长话短说短信写作/170
颠覆传统的创意 演讲或致词/173
有关考试作文的十二点叮咛/176
第四部分语文教育沉思录
只有一个答案吗/182
从开口到闭嘴/184
看见生活里的繁花盛景/186
朗声寻找*准确的字句/188
教出怎样的风景/190
说小故事与讲大道理/192
凝眸注视生活/194
电视剧濡染下的重口味人生/196
喊停的勇气/198
抓住每一双求知的眼睛/200
为老师寻找一个理由/202
我可以再道歉一次吗/204
承认人有未尽之处/206
跟孩子站在同一边/208
王美丽断腿/210
我们就该这样长大吗/212
时间将届,按铃响起/214
不过是丑些罢了/216
如何能微笑以对/218
文学对谈/220

名师谈阅读教写作:真正思考语文课的出路问题 节选

《写给语文老师的书:如何教出精彩的语文课》: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带你看见文学里的繁花盛景。课本上的古文《王冕的少年时代》和现代的单亲家庭有什么关联呢?大家都熟悉的《凉州词》,要怎么从“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里感受塞外占战场的氛围呢?文章可长可短,可议论可抒情,针对不同的文体有什么特别的写作技巧呢?语义教育近年来成为关注的焦点,面对学生日渐低落的学习意愿,家庭和学校应该怎么做呢?多年来在教学**现场的廖玉蕙.提出她深刻的观察,也分享丰富的教学心得。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到蒋勋的《孤独六讲》,从看图说故事到当今*热门的手机短信,她将人生经验带入语文课堂,把文学作晶和11常生活做连结,于是经典不再只是课本上难解的文字,而是幻化为一幕幕灵动的生活场景。写作不再只为应付考试,而是自我和周遭所进行的对话。语文课不只是语词教学,而是引导学生进入人生的文学风量。廖玉蕙为所有关心语文教学的读者,做出*精彩的示范。

名师谈阅读教写作:真正思考语文课的出路问题 相关资料

文学的解读是一件相当有意思的事。它不像科学讲究精确、一丝不苟;好的文学作品,通常有着多元解读的空间,所谓:“懂的,可以看门道。不懂的,也可以看热闹。”文学创作是作者一连串观察、思考、联想、生发、变形、结构乃至虚构的连环套;阅读则是逆势操作的另一种再创作的历程,它可能循着作者的思维摸索前进,直探原始命意;也可能顺着读者的学养、思考习惯,开辟出另一番风景。从古至今的种种文学理论帮我们做了各项的归纳分析,句句都指向解读的百花齐放。作家写出了胸中的一点块垒,读者可能读出了千百种的滋味。作者经常得面对评论家或读者另类解读的惊奇。语文教育除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和文化传承之外,我以为最重要的莫过于个人思想体系的建构。透过绰约多姿的文学风貌及上述延伸出的多元解读,学生可学习多角度观看人生、情意开发和容纳异议的襟抱。深刻的文学可以训练多元思维和多元感情,从而说服我们承认除了自己的观点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观点,文学不只存在唯一的答案,而生活的艰难和欢喜往往更胜文学,它自然更具多角度诠释的可能。如何借由齐聚一堂的阅读,寻找出作品中最多层次的意义——包括生命处境的共鸣、生活意义的丰富及情操的提升,进而培养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容易看见美好的性情,这也许才是语文老师在课堂里引领学生入门的终极使命。苏东坡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里的每一件事,都存在横看和侧视的不同,如何不厌其烦地多走几步路,走出本位的“山中”,从更宽广的角度谛视、诠解,是人际关系润泽的不二法门!语文课不是只用来应付考试,若学得了窍门,还能让生活更加容易、生命愈为丰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中小学教辅 高中通用 语文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