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10-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作者:温儒敏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1268865

定价:

出版时间:2016-02-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本书特色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是著名文学史家、教育家温儒敏教授近几年关于语文教育研究的论说选集,多为著者近几年在报刊上发表的文字,包括报刊访谈、讲演与随笔,其中多篇涉及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热点”,曾引起学界关注或讨论。温儒敏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及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等职,又受聘教育部主持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担任“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对中小学语文教育及大学语文教学有诸多独立而深入的见解。全书分七部分:“课标与课改”“教材编写”“高考语文”“语文教学”“研修文化”“大学本义”“文学生活”。此前已出版过《温儒敏论语文教育》《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二集》,此为二书的续集。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内容简介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为长期关注并亲身参与语文教改的专家学者,对于中小学语文课标课改、语文教学、教材编写、教师研修等都有深入创见。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目录

温儒敏,籍贯广东紫金。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在基层工作多年,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7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作者简介

前记 一辑:课标与课改 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 语文教学如何沟通课内外的阅读 关于背诵篇目及课外读物的建议 在语文课和"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 怎样评价这十多年的课改 为何中小学生减负越减越重? 课改要摸清底细直面问题 北京市语文教学的"新政"是否管用? 如何看待语文教育水平的低下? 二辑:教材编写 语文教科书编写(修订)的十二个问题 《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研究》序 语文课本不只是美文汇编 关于中小学语文新教材的修改意见 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汇报提纲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特色 选录鲁迅作品应考虑适切性 导读五则 信仰缺失的"时代病"及其他 三辑: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命题必须讲究信度与效度 回归理性看重思辨 语文命题水平,作文*能见高低 高考语文改革已经看到曙光 高考作文八要八不要 应增加高考语文总分和作文分值 高考改革的四种措施与设想 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 关于语文测试的答问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模糊点 四辑:语文教学 语文课要"聚焦语用" 谈谈中小学语文备课 李氏情境教育开启许多新课题 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 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让学生多读"闲书" 读书是要养成良性的生活方式 读书养性写作练脑 语文课要"消肿""减肥" 处处扣着写作来阅读是很累的 不要笼统讲继承传统文化 五辑:研修文化 关于语文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思考 教师太忙,要有块精神自留地 在教师培训中提倡"研修文化" 也说为何死活读不下经典名著 互联网对阅读思维的改变 如何看待网络"造词热"现象 走出信息过量的焦虑 母亲的发现 传媒时代的儿童文学生态危机 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式微 客家方言的来路与魅力 《语文素养读本》前言 《温儒敏序跋集》前记 六辑:大学本义 北大、清华与人大比较论 中文学科的历史、现状与前景 大学应回归其本义 教育,须以价值观铸魂 关于中文系学习问题的答问 大学语文讲成"高四语文",能不被边缘化? 七辑:文学生活 "文学生活"概念与文学史写作 把国民的"文学生活"纳入研究的视野 打破文学研究"兜圈子"的局面 20世纪具有标志性的学者王瑶 文学研究也要"接地气" 如何看待鲁迅的"骂人" 《新青年》并未造成文化的断裂 附录一 语文课改要"守正创新" 附录二 从文学史家到语文教育

温儒敏论<a href=http://www.00-edu.com/edu-info-529-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语文</a><a href=http://www.00-edu.com/edu-info-438-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教育</a>三集

中小学教辅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