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叹金陵

首页 > 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中二年级作文/2016-09-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金陵———一个繁华而又美好的名字,古人这般亲切地唤着。他们给那片临立江畔的沃土加冕,献上了世代繁盛的王冠。南京————一座庞大而又悲哀的城池,今人这般沉重地念着。我们为这片浸血三寸的赤土哀悼,留下了倔强悲伤的泪水。这,是金陵,亦,是南京。三次的沦落,三生的悲叹,消逝的金陵,重生的南京。我抚上它盛着血泪的眼,叹息声中忆起了那段被埋藏的历史。
     叹息啊,1842年,它的名字粘满了尘埃。“《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是史书上所记载的1842,也是史书上所记载的金陵。曾经繁华昌盛的金陵,六代王朝的古都,长江临岸的荣耀,今如那声势浩大的烟火,开始了即将来临的长达一百多年的屈辱历程。而泱泱华夏一脉,因为夜郎自大,被打开了国门,因为固步自封,被烙上了耻辱。金陵只是这场没落悲歌的序幕,被冠以屈辱的名号,没有反抗的能力,没有拒绝的理由。因为它是金陵,它是中国的苦难的城市。诗人韦庄曾写下的诗句:“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首诗里包含着多少无奈和绝望。繁花落尽成一梦,繁华尽头净凄凉。此刻的金陵怕也是如此。
   痛哭啊,1937年,它的身躯上满是疮痍。我曾铭刻过那段记忆,触摸到历史的痕迹,有感于历史的惨烈。是的,我去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我想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在能力范围内必须去一次的地方。通往大门的路旁有很多雕塑,深灰色的石头铸成了苦难的中国人民。“手无寸铁的平民啊,逃难,是求生的唯一。”那雕塑刻出了瘦骨嶙峋的人们的筋骨,刻着他们脸上的恐惧。一路上,每路过一尊雕塑心情就沉重一点,走到大门口的时候仿佛快乐的源泉都被关闭了一般,忘记了微笑的节奏。进了门后,有石板路铺成的路,路的两边是大片的灰色石子。大部分人都井然有序地从石板路上走过,只偶尔有一两个孩子去踩那石子,然后又被大人拉回路上。据说,这一片的后面是万人坑的遗址,当初这一片土地上都尸横遍野。我们踏过的路是做过一些清理的,旁边则是当年中国人民的尸体堆积的地方,所以用灰色的石子盖起来。听了这些不免有些毛骨悚然,不知道这些地下的尸骨当时是做怎样的挣扎状想要逃离这人间地狱。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哀嚎、孩子的哭喊、妇女的尖叫,这些声音从最深最深的地底下穿透了层层土壤直击心脏。天空顿时灰暗下来。这是一座古城发出的悲鸣,在疼痛之际,在绝望之时。当失落的王从王座上跌落,由王所庇护的金陵又怎能躲过这般的浩劫?我叹息,却无可奈何。
   喟然啊,1949年,它的未来再现着曙光。49年的金陵终于不必再悲泣,49年的金陵结束了自己的噩梦,也迎来了新中国的光明。渡江战役的冲锋号,飞驰而来的小木船,热血沸腾的解放军,中国共产党以铁与血的精神力攻占了南京。它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彻底覆灭,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毛主席慷慨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金陵终于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屈辱历程后,重新焕发了生机。江山不亡,岁月不枉;生而为龙,光耀百世!
    三叹金陵,叹的又何止金陵。金陵的历程也是中国的历程,既然生而为龙,即使一朝折断掌牙,拔裂鳞片,瞎目断爪,坠入浅滩,龙依然是龙。“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对于近代的屈辱,我们可以选择宽恕,但不可以忘记。饶恕,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美德,但忘记,是对祖国最大的不忠。
     历史包裹着金陵,让人们对这座古老的城市充满着回忆,充满着遐想,充满着绝望,也充满着希望。这座古老的城市,遭遇了不知多少次劫难和损毁,又经历了不知多少回重建和修缮。它见证了六朝的兴盛衰亡,见证了中国的颓败和崛起。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它而叹,为它而歌。
     回望金陵大地,柳色青青,阳光下一片生机勃勃
上一篇:殊途     下一篇: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