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9日7时28分,一颗航空母舰般大小的小行星以4.68×104km/h、即______m/s的速度与地球擦身而过,高速度使得小行星的______能极大,如果撞击地球,将导致里氏7级的地-物理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望远镜/2019-1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2011年11月9日7时28分,一颗航空母舰般大小的小行星以4.68×104km/h、即______m/s的速度与地球擦身而过,高速度使得小行星的______能极大,如果撞击地球,将导致里氏7级的地震和21m高的海啸.这是近35年来第一次有小行星如此接近地球,天文学家借助______(显微镜/望远镜)观察了整个过程.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4.68×104km/h=4.68×104×
1
3.6
m/s=1.3×104m/s;
(2)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由于小行星的质量很大(航空母舰般大小),速度如此大,则动能相当大,即机械能极大;
(3)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望远镜,能够观测远处--太空中的星体情况;
故答案为:(1)1.3×104;(2)机械(动);(3)望远镜.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2011年11月9日7时28分,一颗航空母舰般大小的小行星以4.68×104k..”主要考查你对  望远镜,动能的影响因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望远镜动能的影响因素

考点名称:望远镜

  • 望远镜:
    主要构造 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原理 开普勒望远镜是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不同的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如下图甲所示。利用这一结构,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正立、放大的虚像),就能看清很远处的物体了,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见下图乙)。通过望远镜看远处的物体时,并不是成放大的像,而是使视角变大了,所以才看清远处的物体
    目镜 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像放大
    物镜 靠近被观测物体的透镜叫物镜,它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一架照相机
    两个凸透镜间的距离 用开普勒望远镜观察较远的物体,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所成的像在物镜的焦点处附近。这一实像又要仵目镜中成放大的虚像,实像就必须落在目镜的焦距以内。凶此,望远镜的物镜与目镜的距离应不大于两凸透镜的焦距之和。实际望远镜物镜的前焦点和目镜的后焦点重合存一起
    调节 物镜成倒立的实像,目镜成正立的虚像。因此,眼睛看到的像相对于原物是倒着的。当从望远镜中看到物体偏下时,应将物镜镜头上移,才能使被观察的物体处于视野的中央。

  • 显微镜和望远镜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吗?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将被观察物体放在物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经过物镜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实像的位置存日镜一倍焦距内,再经其放大,最后得到比原物体放大许多倍的虚像。该虚像和物体比较是倒立的,为便于观察,需将物体倒放。而天文望远镜距离被观察物体(如天体)很远,物体和物镜的距离远大于物镜的二倍焦距,经过物镜成一倒立、缩进小的实像,其作用相当于将被观察物体移近,再经目镜将得到的实像放大,最后得到的虚像比原物体小得多,该虚像和物体比较是倒立的。

考点名称:动能的影响因素

  • 动能决定因素:
    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运动速度。

  • 动能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
    探究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关有?

    猜想
    :影响动能的因素:质量、速度、物体的大小形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大小

    实验设计
    :选择质量、速度、大小形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1.大小形状、速度相同,质量不同
    将质量不同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如图)

    2.大小形状、质量相同,速度不同。

    3.质量、速度相同,大小形状不同。


    4.实验结论:
    a.速度、大小形状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b.大小形状、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c.质量、速度相同,大小形状不同动能相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