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会升高B.内能的改变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实现C.白炽灯泡用久了灯泡内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汽化和凝华D.夏天从-物理

题文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会升高
B.内能的改变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实现
C.白炽灯泡用久了灯泡内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汽化和凝华
D.夏天从冰柜中取出的矿泉水瓶,表面会先湿后干,其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蒸发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答案

A、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不合题意.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不合题意.
C、白炽灯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是固态钨附着在上面.灯泡发光时温度升高,固态钨丝升华变成气态,当灯泡熄灭时温度降低,气态钨凝华再变成固态附着在灯泡里面.不合题意.
D、刚从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瓶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矿泉水瓶会液化为水珠,发生液化现象,然后小水珠又慢慢蒸发成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所以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符合题意.
故选D.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会..”主要考查你对  汽化及汽化的特点,凝华现象,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汽化及汽化的特点凝华现象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考点名称:汽化及汽化的特点

  • 汽化:
    1.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终状态是气态,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2.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3. 常见汽化现象有: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地面上的水变干,酒精蒸发等

考点名称:凝华现象

  • 定义:
    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常见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等。

    常见凝华现象:
    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黏附在物体上形成的。它的环境温度比“下露”“下雾”时更低。
    ②灯泡用久发黑,目光灯两端发黑(先升华,后凝华)。
    ③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就掉下来,在掉落的过程中小冰晶熔化便形成了雨。

  • 特点:
    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 物态变化解释雨、雪、云、雾、露、霜、冰雹的成因:
    自然现象 成因 物态变化名称
    当云层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合并成大水珠时,便形成雨 液化
    太阳照到地面上,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 液化、凝华
    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 液化
    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为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 液化
    霜、雪 霜是水蒸气在地表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凝华为固体。如果高空的温度为0℃以下,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水便以雪的形式降回地面 凝华
    冰雹 冰雹是体积较大的冰球,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凝华、熔化、凝固等

考点名称: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考点名称: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条件: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
      (3)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4)热传递的结果: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持续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注意:
      (1)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更不是传递某种热的物质。
      (2)热传递是把内能由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不是由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注意:做功不一定都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做功是否一定会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这要看物体消耗的能量是否转化为物体的内能。如举高物体时,做功所消耗的能量变成了物体的势能,并未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所以物体的内能就没有改变。

    • 如何区别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即内能的变化是由于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引起的,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则物体内能减小。
          如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对筒内空气做了功(图甲)棉花燃烧表明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了,也就是说,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了。在这一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弯折处就会发热(图乙),表明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铁丝的内能增大,铁丝内能的增大是由于人对铁丝做了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