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时,拉线的绕法如图所示.钩码重为2N,将钩码匀速向上提升20cm,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60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八年级物理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功的计算/2020-05-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张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时,拉线的绕法如图所示.钩码重为2N,将钩码匀速向上提升20cm,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60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问:
(1)在实验过程中,对钩码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为什么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
题型:问答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在实验过程中,对钩码做的有用功:
W=Gh=2N×0.2m=0.4J;
(2)拉力做的总功:
W=Fs=1N×0.6m=0.6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W有
W总
×100%=
0.4J
0.6J
×100%≈66.7%;
(3)滑轮组在使用时,绳子与滑轮间一定存在摩擦,并且动滑轮也受到重力,因此额外功一定存在,所以总功一定大于有用功.
答:(1)在实验过程中,对钩码做的有用功是0.4J;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6.7%;
(3)滑轮组在使用时,绳子与滑轮间一定存在摩擦,并且动滑轮也受到重力,因此额外功一定存在,所以总功一定大于有用功.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张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时,拉..”主要考查你对  功的计算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功的计算

考点名称:功的计算

  • 功的计算公式:
    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W=FS。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用符号J表示,1J=1N·m。

  • 在利用该公式进行计算时的注意点:
    (1)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

    (2)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3)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段时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