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刚同学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用符号J表示,1J=1N·m。

公式计算时常考注意点:

(1)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

(2)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3)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段时间。

功的工作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大于或等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表达式为Fl=Gh,f=G(h/l)。

考点名称:功率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叫做功率,表示作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P表示,故功率等于作用力与物体受力点速度的标量积。

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电功率计算公式:P=W/t =UI;在纯电阻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U=IR代入P=UI中还可以得到:P=I²R=(U²)/R。

在动力学中:功率计算公式:1.P=W/t(平均功率)2.P=FV;P=Fvcosa(瞬时功率)

因为W=F(f力)×S(s位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P=W /t=F*S/t=F*V(此公式适用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功率单位为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

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例1:用杠杆来撬一重为2400 N的大石块,当手在5 s内用300 N的力按杠杆,将杠杆一端压下1.6 m,大石块被举高多少m?人做功的功率为多大?(不计杠杆的重力和摩擦)

思路导航:(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想到功的原理,往往有同学会用杠杆原理来解答此题,存在这种错误的同学主要是没有正确理解什么是力臂,题中给出的1.6 m是动力沿动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而不是动力臂,题中要求的大石块被举高的高度恰好就是阻力沿阻力方向通过的距离。人对杠杆做的功即动力对杠杆做的功W1=Fs=300 N×1.6 m=480 J(注意:F和s对应),根据功的原理,W1=W2。

W2=G物h=2400 N×h. 480 J=2400×h,解得:h=0.2 m。

(2)人做功的功率就是动力做功的功率为96 W。

方法指导:利用杠杆做功时,在杠杆平衡的时候,根据功的原理和杠杆原理。 

例2:关于功、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的效率越高,做功越多

B.机械的效率越高,做功越快

C.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多

D.机械的功率越大,做功越快

思路导航:功率是表示做功的快慢,而不是做功多少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值,与做功的多少及功率的大小无关;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方法指导:这道题目包含了这章内容的三个重要的概念:功、功率、机械效率,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概念,才能准确的完成这道题。

例3:功率为30 kW,机械效率为60%的水泵,1 h内能把多少t的水从100 m深的矿井中抽到地面?(g取10 N/kg)

思路导航:本题既考查了功、功率、时间的关系,又考查了总功、有用功和机械效率的关系,利用水泵的功率,工作时间可以求出所做的总功W=Pt,根据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关系可以求出有用功W=Wη,结合有用功的意义,在这里水泵对水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即W=Gh,这样就可以求出水的质量,解答过程如下:

W=Pt=3×104 W×3600 s=1.8×108 J

W=Wη=1.08×108 J×0.6=6.48×107 J(注意单位时统一)

W=Gh

G=6.48×105 N

m=6.48×104 kg=64.8 t

方法指导:根据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来确定要选用的公式,同一个物理量可以通过好多途径来求,这就要求我们把学过的知识要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做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考点名称: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滑轮组的制作:
滑轮组的设计和组装,是学习简单机械的一个难点,也是课本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在遇到这样的题时,有的同学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不知如何按要求去设计滑轮组。在学习中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关键是同学们要掌握一种解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下面就和同学们谈谈如何按要求设计组装滑轮组。

一. 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在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绳子时,同学们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定绕过动滑轮的绳子的根数。首先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如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要承担的重物G物和动滑轮的重力G动,计算出承担物重所需绳子段数 ,如果算出的绳子段数不是整数,一律进一位。例如:所得结果为n=3.4时,我们应选择绳子的根数为4。
第二步:确定绳子固定端的位置和绳子的绕法。当绳子的根数n为偶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应拴在定滑轮上,开始绕绳子;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应拴在动滑轮上,开始绕绳子。

二. 滑轮组的设计
按要求设计滑轮组是滑轮组学习内容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具体的设计方法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定动滑轮的个数。首先算出承担所要拉起重物与动滑轮的自重所需要的绳子的根数n,其方法和滑轮组绳子的绕法中的方法相同,然后我们根据每两根绳子需要一个动滑轮来确定动滑轮的个数。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应拴在定滑轮上,动滑轮的个数 ;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应拴在动滑轮上,动滑轮的个数 。
第二步:确定定滑轮的个数。一般情况下,定滑轮的个数由绳子的段数n和拉力的方向共同决定。当n为奇数且拉力方向向下时,定滑轮的个数应为 ;拉力的方向向上时,定滑轮的个数为 。当n为偶数且方向向下时,定滑轮的个数为 ;方向向上时,定滑轮的个数为 。
综上所述,滑轮组的设计方法可归纳为: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奇数变向加一定、偶数同向减一定。
例2. 一根绳子只能承受1200N的拉力,要使它提起4200N的重物。
(1)要求人站在地面上把物体提起,应利用怎样的滑轮组?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要求使用的滑轮个数最少,应怎样组装滑轮组?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解析:被提升的物体重力为G=4200N,绳子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1200N,所以可得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根数 ,由此可知绳子的根数为4,4为偶数,所以绳子的固定端应拴在定滑轮上,则可判断动滑轮的个数为2。

滑轮组组装的问题:
关于滑轮组组装问题虽考的不多,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是个难点,大部学生遇到此类题总要浪费大量的时间。为此,本人提供一种简洁的方法。
首先:确定绳子段数。根据题意确定绳子段数时要分两种情况而定。